美好生活:簡約、現代、時尚 |
「觀察者」網上刊登了專欄作者雲歸的一篇文章,指出宜家如今不再那麼「高大上」了。如果在社交網絡上尋找「有格調的商品」,宜家可能不再位列清單內,若問「如何簡單提升出租屋的格調」,宜家出現的頻率就很高,宜家產品已被人比作「非常漂亮的一次性筷子」。
這情況也出現在麥當勞、肯德基等之上,有人評之為「同等價位的快餐裡它們還是最乾淨的」。
與此同時,大量中國本土風格的家品、快餐連鎖集團出現,高格調、高品質已不為外來品牌專美。
例如在家具上,近年興起了「新中式」風格,把明式家具改造得更流麗、輕盈,非常貼合很多人追求現代而又不離傳統文化的訴求。很多「新中式」商家賣的不是一椅一桌的設計,而是某種意境。於是,「明明是宜家教會中國人『家是自我的延伸』,到了最後中國人卻拋棄了宜家」,「數千年傳統文化積澱下的人格,又豈能是一句『美好生活』所能涵蓋的呢?」
肯德基、麥當勞也因此失落了光環,從高檔、新奇的「洋快餐」,變成了見怪不怪的漢堡包、薯條,沒有人再去計較中式小吃攤是不是比麥當勞、肯德基「低一頭」。
的確,源自歐美的現代化,已在各地發展出不同的「非西方的現代化」,「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 取代了全球化。
隨着世界走向現代化,全球化浪潮鋪天蓋地而來,很多人以為西方的價值觀必然「普世」,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忽視了不同地方文化、文明的韌性,忽視了人們對傳統的依戀。現代化或工業化都輕視文化。提出「文明衝突論」的亨廷頓早就指出:「西方人對西方文化之『普世性』的信念有三個問題,即這是虛妄的,這是不道德的,同時,這是危險的。」他因而警告,西方的普世主義想法足以造成世界文明間的衝突。西方的普世主義有宗教與歷史根源。從十字軍東征開始,歐洲人就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同時進行掠奪,這是不是成為傳統了?
不可否認,源自歐洲的現代化、工業化給世界帶來極大貢獻,但不能不看到:「導源於啟蒙的西方現代性本身內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黑暗面』與『病態』已經引發了西方本身深刻的不安與不滿。」(金耀基語) 華爾街金融海嘯、歐洲債務危機、英國脫歐、特朗普上台等,把問題暴露得愈發深刻了。
有人仍然對之執迷不悟,這可能是因為真的無知,可能是因為思維僵化,但我相信有些人是受利益所驅動而不得不為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