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前的武漢高鐵檢修場 |
從個人、企業到國家,從藝術、技術到經濟,都有這樣的學習過程。人類文明從原始時代開始,就是通過交流,互相學習而發展起來的。據考古研究,各個現代文明先後發生之後,都有自己的核心地帶,然後慢慢向外擴散,各個文明之間交集、交流,最後覆蓋全球。可以說,現代文明就是互相摹仿而發展起來的。各種各樣的摹仿沒有什麼可慚愧,只要你不滿足於摹仿,不滿足於活在別人的影子之下,不止於西施效顰,邯鄲學步。
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期有過非常認真而大規模的仿歐學習,組織人員到歐洲各國考察,最後決定要「脫亞入歐」,什麼都學,把自己當作是歐洲國家,連殖民主義、軍國主義擴張都照學不誤。日本於是很快便超越中國,是歐美以外第一個現代化國家。
中國大規模地把西方發達國家的工廠一座一座買下來,再一個零件一零件拆卸,繞過半個地球運回去重建,也是竭力向西方學習的過程。這相信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學習運動,因為中國地大人多,這學習運動比諸日本之學歐,勢頭更大,而且速度更快,效果更顯著。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英國、德國、日本一個接一個被中國甩到後面了,如今都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什麼時候第一? 現在是否已經第一? 國際間似乎已不再熱衷於作競猜遊戲了。
可是真正的實力不能光靠賣回來,即如足球、籃球,即使肯花大錢買球星,也不能真正把自己的水平提高。關鍵在於是不是把買回來的技術消化成為自己的東西。從 A 生 A 是克隆、仿造,或者剽竊;從 A + B + C …… 生 X,就是創造、升華。中國買回來的工廠、技術一定都經歷了這兩種過程,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
最成功的可能是高鐵。中國高鐵發展之初,英國傳媒曾酸溜溜地說中國是靠歐洲技術發展起來的。這應有依據,中國的確購買了高鐵的不少技術。關於中國高鐵的發展,網上有「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就是在向法、德、英、日等招標引進技術時,利用了單一大市場的誘惑力,在招標中一再巧妙取勝。結果是如今中國高鐵的輝煌。這是海納百川,博採眾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果。相對之下,汽車生產很失敗。中國是世界各國汽車的最大市場,但自己沒有生產出可以傲視同儕的名牌汽車來。
對中國高鐵網,如果還限於「四縱四橫」的認識就落後了。據二零一六年修訂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規劃已改為「八縱八橫」。到二零二零年,高鐵里程要達到三萬公里,覆蓋八成以上的大城市;二零三五年要擁有四點五萬公里高鐵網絡。英國《經濟學家》周刊年初有報道說,中國的高鐵不只是一種交通工具,它形成了「高鐵經濟」,對中國的經濟結構、布局產生深刻影響,就像當年航空網絡、高速公路網絡對西方的影響一樣。
將接收北京部分首都功能的雄安新區就是這樣產生,是高鐵「公交化」的衍生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