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面對的種種「洗腦」 |
香港教育制度為人詬病的一點,是把學生培養成善於考試而不善於思考和學習的人。坊間的為公開試而開設的補習學校越開越多,彼此之間競爭烈,比拼的主要是學生可以拿多少個A。熟悉其中運作的人說,當中傳授的主要是考試方法,而不是真正的知識。這樣教導出來的學生,即使考試成績很好,但普遍不善於學習和思考。(從最近看到的鋪天蓋地的廣告看來,比拼已擴展到各個補習天王的「型」上去了。這不自今日始,不同的是,以前的「型」是專業人士的衣着打扮;如今的「型」已發展至誇張的舞台造型,男女都濃妝華服,煙視媚行。)
這讓我想起一位年輕人到英國讀大學回來後,談到在彼邦學習的一點體會。他有一年選修了邏輯學,讀了發覺大有裨益,認為這應列為必修科。原因是它讓你懂得怎麼思考問題、明辨是非,可以應用到任何科目,而且受益終生。
早幾年,中文大學講師李天命的邏輯學課程很受歡迎,他的《李天命的思考藝術》一書成了暢銷書,在香港據說賣了十萬冊,大陸也出版了。一本哲學書籍在香港暢銷十分罕見,如果這書能夠有助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多點理性思考、少點感性妄為就好了。
恰巧,前天與幾位朋友在飯局上,就最近的國教風波談到有關問題。一位朋友在大學教書,說曾直斥那些學生激進的學系的同事,指他沒有教好學生明辨是非,以致學生思想缺乏邏輯,說話沒有事實根據,只懂得人云亦云。
這大概難以歸咎於某一位教師,而是在只重視考試成績的制度下,教師與學生都只重視強記,而不懂得通過邏輯分析認識事物的結果。
不久前,在《紐約時報》上讀到一篇由美國一位大學生寫的文章,他利用升大學前的 gap year 到上海作了一年交流生,文章比較了兩國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這是針對專欄作家Nicholas Kristof 去年一篇文章而寫的,Kristof的文章就美國學生在一次國際學能測試中成績低落,而上海、香港、韓國則名列前茅指出美國要急起直追了。那位學生卻認為,上海的學生的讀書方法是笨方法,沒有效率,要花很大氣力,強記很多東西,而美國學生只掌握原則就行了。
兩種方法,孰優孰劣?看來,前一種方法適用於普遍的學生,資質差點而只要勤力,也有所成;後一種方法,適用於聰明的學生。看來,大陸、香港、韓國的學生都甘於笨鳥先飛,而美國的學生個個都自以為聰明過人。
兩種方式種導出來的學生,哪一種易於於被「洗腦」、也害怕被「洗腦」?當然是前一種。對於香港忽然出現的會被「洗腦」的強烈恐懼反應,我很詫異。剛才讀到李天命一金句:「理性懷疑基於客觀理據,神經性狐疑源於病態心理。」為之苦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