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孟加拉蟹,敢吃嗎?

又到蟹季,上市的各種螃蟹不但肥美、量多,且價廉。不久前,吃到從天水圍一百元七只買來的青蟹,後來又吃到一百兩只、三只、四只不等的,有大有小,有肉蟹、奄仔。朋友今天傳來街市的照片:一百元十五只,便宜得令人咋舌。各種螃蟹橫行上市之下,「鬥平」是市場規律,但價賤如斯,實在不明。

群組中有轉貼文字「溫韾提示」:此乃孟加拉蟹,生長環境極度惡劣,小則係污水生存,大則喺坑渠生存。

這非常嚇人,你敢吃嗎?

但經驗告訴我,網上傳來傳去的東西,切不可輕信。


孟加拉容易給人不愉快的印象。在英國退出印度後的精心安排下,孟加拉一再爆發領土、宗教衝突以致戰爭,最後分離成為如今的孟加拉國。它是人口大國,有一點四億人,但一半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大部分地區受熱帶季風影響,氣候不穩定性而多旱澇。孟加拉以人均收人計算,非常貧困,若以國家購買力平價計算,卻以2,570億美元居世界第44位。


孟加拉國儘管飽受各種天災人禍蹂躙,其實亦有優勢。例如擁有710公里海岸線,六十多萬公頃紅樹林灘塗,非常適合發展鹹淡水養殖業,孟加拉螃蟹因而日益打進國際市場。當地的螃蟹養殖業如何進一步發展,正受到國際關注。


由11個成員國組成的「東南亞漁業發展中心」(SEAFDEC)資料庫有《孟加拉國泥蟹養殖現狀》論文指出,當地過去只養蝦,到一九七七年才有螃蟹出口,蟹農至今仍主要靠野生蟹苗養殖,這除了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還有竭澤而漁之憂。人工繁殖螃蟹於是是當急之務。


孟加拉 Shyamnagar 一個蟹場
又有孟加拉學者聯同英美國者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分析了孟加拉沿海地帶水質、含鹽量、土質、泛濫風險、地形,以及國際市場、服務支援等因素,認為孟加拉的螃蟹養殖相對蝦養殖更有優勢,而且螃蟹比蝦有更強抗病能力,也更能適應氣候變化,國際市場價格還更高。

BBC幾年前也報道過孟加拉農民向螃蟹養殖轉型。報道說,孟加拉沿海很多農民一向種植稻米,可是一旦洪水泛濫,或者孟加拉灣風暴沖毀海堤,海水漫灌,稻米就種不成了,後來發現養蟹更賺錢,就紛紛養起蟹來,哪怕原來的田可以種稻米。


這無疑是當地農民的脫貧捷徑,可是這受到宗教因素制約。孟加拉多穆斯林,都不吃蟹,儘管其禁忌不如豬肉。於是蟹農主要是屬於少數族裔的印度教徒。


BBC報道的標題是:孟加拉農民在受污染的土地上育蟹。所謂「受污染」,是洪水泛濫過的農田。BBC真關心環境。


作了一些網上調研後,對便宜的孟加拉蟹是否有信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