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中國「管制」蠻夷,西方輸了嗎?

對於中國在復興過程中的外交,有這樣的看法:「正如中國古代中原帝王精於管制『蠻夷』那樣,當代中國領導人也深諳『管理美國』的藝術。」

這看法會受到質疑,因為中國古代中原農耕漢族的帝王不見得都精於「管制」主要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在大漠中成長的各個遊牧民族並非就喜歡南方大河流域的農耕地帶,只是地球氣溫有冷暖循環,每以百年計,到了草原上氣凝草衰,驃悍的大軍就會為生存而大舉南下,溫柔敦厚的漁農耕讀漢民族莫之能禦。是以中原有五胡亂華、五代十國等亂世,元清更是外族之治,即使是以繁華稱著的兩宋,亦無時不在金人的威脅下度日。

但從近數十年來看,「管理」美國至今未出大亂子倒是真的,即使面對特朗普這樣張狂難測的白宮主人,北京仍然看來成竹在胸,進退有據。

「制夷」看法是新加坡前外交部長、後來又當過駐聯合國代表的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提出的。他從官場退下後,成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 (月前才退休),憑着外交上的豐富見識,著述甚豐,常以有別於西方中心論的亞洲視角,對國際問題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讀到的文章原文刊登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年報《安全時報》上,重點在分析中國外交上的務實特點,從中美並沒有因為特朗普上台而激烈惡化談起,總結出一套「清晰的規律」,就是中國在涉及根本利益的地方,必牢牢站穩立場,但同時也願意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為雙邊爭端降溫。

「為什麼中國的短期行為會這樣務實?答案很簡單。中國領導人與西方領導人不同,更關心長期利益,他們清楚時間在自己這一邊。中國經濟將在未來十年裡變得更加強大,而且各國都會逐步採取務實態度調整對華政策,以適應中國作為頭號強國的世界。」

關鍵在於,世界其他國家是否具備與中國同樣的務實精神?他認為中國大多數鄰國都已經適應了中國的實用主義,因此即使東亞地區部分雙邊問題懸而未決,潛在危機暗流湧動,但整體有望繼續保持平穩。

這可以同馬凱碩以前的一句話相對照:亞洲人「知道一千年後中國仍然會在亞洲,但我們不知道美國一百年後是否還在那兒」。

這不僅是中國復興的問題。他有一本書叫《亞(洲)半球大國崛起》(The New Asian Hemisphere),書名的副題是:「全球勢力向東方的不可抗拒轉移」(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

從網上知道,馬凱碩又有一本新著推出:Has the West Lost It? (西方輸了嗎?) 亞馬遜的推介說:「西方多個世紀以來作為全球財富與權勢中心的地位在走向終結。隨着新的大國如中國、印度和亞非拉其他國家興起,登上強弱為序的世界之巔,西方該怎麼應對?」他認為,為了長遠的戰略利益,西方必須接受衰落的事實。他以「第三者的批判眼光,並以新銳逼人的地緣政治分析,檢視西方之自欺欺人,會令所有西方人和政治思想者掩卷沉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