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拉開了序幕,大戲還沒有真正開場,已頗見熱鬧。近年經濟全球化發展,各國產業鏈緊密相連,經濟貿易牽一髮可動全身,何況這是世界最大兩個貿易國之間的開戰?於是世界輿論譁然,股市應聲急挫。
戰幕拉開後,對比鮮明的是,中國這邊廂群情洶湧、戰意激昂、同仇敵愾,而美國那邊連隊型都排不出來,儘管兩黨都表示支持特朗普對中國開徵關稅,但共和黨其實一貫是自由貿易的旗手,而民主黨的支持則看似更着眼於政治,看來都與特朗普貌合神離。至於總與特朗普過不去的傳媒,這一回也不讓他好過,經濟專家也普遍不以為然。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日前在《紐約時報》撰文哀嘆:「唉,這些人是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為特朗普的所為顯示,他對世界貿易一無所知,也不找一兩個內行人幫幫手,結果是損人累己。克魯明提到,中國貿易逆差大部分要「歸功於」統計的誤差。
朱鎔基多年就親自對美國人指出這個問題,可惜美國人在意識形態左右下,始終執迷不悟,而且變本加厲。
克魯明並提到,中國的貿易順差其實已經在下降。對此,當過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有這樣的分析:美國對東亞的貿易逆差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的,東亞地區按照比較優勢大量生產勞動密集型消費產品;美國最初從日本進口,之後轉移到亞洲四小龍,最後轉移到中國,形成不同的逆差。這是東亞地區各經濟體的比較優勢不斷隨着生產成本上升而變化的結果,這過程還在持續,不少生產因此正從中國轉移到越南等勞動成本更低的地方去。
對比一下美國要加徵關稅的中國產品,和中國的報復清單,讓人有個美國是農業國,而中國是工業國的錯覺。美國當然不只出口農產品,只是很多高科產品都不肯向中國出口,以致中國從美國的最主要進口是大豆、玉米,之後才是電腦芯片、汽車等。
中國先在農產品才報復,用意是昭昭而明的。特朗普從競選開始就拿中國「不公平貿易」在工業衰微的「鏽蝕帶」州分拉票,打貿易戰是要「兌現」承諾而「 箍票」,好為十一月的國會中期選舉作準備。而這卻招來他在各農業州分票倉受到打擊。得失若何還不知道,因為中國的狠招應還未出手。美國出牌 600 億,中國只回應 30 億,針對的只是美國提高鋼鋁產品關稅這部分。
中美之間自九十年代以來打過五次貿易戰,都是美國啟動「301」調查挑起的,每次都以談判結束。美國的貿易逆差卻是不斷擴大。
該怎麼解釋這持續了幾十年的趨勢變化?恐怕不能只從經濟、市場角度去看。美國一幅 The Great Economic Super Bowl (偉大的經濟超級碗) 漫畫很有意思,畫中「中國隊」的陣勢應當不是僅靠經濟打造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