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二連三在手機上看到傳來的「假米」短片、照片。有海外友人說,一位朋友吃了半袋香港有售的米,才知道是米是假的。「假米」製造工場的短片顯示,赤膊漢子在簡陋工場一條機械流水線上,這頭把透明塑料袋餵進機器,那頭就有白花花的細粒源源產出。沒有旁白,但引導你得出「假米」就是這樣生產的結論。這其實不過是循環再造的塑膠原料山寨廠,香港早年多有。到網上一搜尋,不得了,「假米」的中英傳聞鋪天蓋地,短片、照片多得目不暇接。
香港近日最熱炒的是女子在酒樓吃了炒飯後,拿幾粒吃剩的冷飯在桌面上搓揉成條狀的短片,女子認為這不正常,於是投訴酒樓用「假米」。香港大小傳媒一窩蜂地搶報,管它是真是假是疑似,連酒樓的名字、食米的品牌也報道了,真為商人商譽的損失難過。
不知道別人的感覺怎樣,我一看就覺得可笑,認為投訴者若不是蠢就是別有用心。吃米這麼多年豈能不知道米是可以搓長壓扁的?飯粒加油加醬油炒製後,再涼下來,延展性能更強。對之大驚小怪之婦人真枉吃了幾十年(據旁白聲音推測)米。新聞擴散後,有記者找來米商以行家身份分析,結論是一樣的,不是「假米」。
「假米」與「假蛋」謠言一樣,都已反反覆覆的發酵多年,不斷翻炒,一段段文字通過剪下、貼上功能在網上廣為流傳。傳聞都愛引用《韓國時報》的報道說,「假米」「用馬鈴薯、甜薯跟合成樹脂混合而成,也就是塑膠;這樣的塑膠米外觀與一般大米極為酷似,而且經噴灑了香精後,就搖身一變成了有米飯香味的大米了。」
《韓國時報》(Korean Times) 是英文報章。經一番追蹤發現,它的網上版果然在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日有題為 Chinese fake rice is on shelves (中國假米已上架〔出售〕)的報道,消息原來是翻炒香港韓文《香港周報》的,而這份周報則根據新加坡不知名傳媒「塑料大米在中國市場大量出售」之說加工報道,所謂「中國市場」是太原。新加坡傳媒的報道有什麼根據就不得而知了。
多年來,這樣的謠言可說擾攘全世界,新加坡、印尼、印度、美國、加拿大、尼日利亞……數之不盡。假若僅是一些無知者或別有用心者在網上胡說八道也就算了,一些頗有聲譽的傳媒竟然也不甘寂寞而跟着起哄,則可說是「尾巴搖狗」怪現象。BBC、CNN、英國《衛報》、新加坡《海峽時報》、《韓國時報》都有分。它們未必斬釘截鐵地說發現了「假米」,而只是言詞曖昧地報道,而都含沙射影地把矛頭指向中國,從而引起讀者恐慌。
一致的是,所有這些報道都沒有發現真憑實據的「假米」,也沒有跟進的化驗結果。驗證其實不必化驗室也可以做到:拿真米和「假米」嚼一嚼,用火燒一燒,用水泡一泡,用錘子敲一敲都可以即場判別。
如果有興趣知道「假米」多年來如何擾攘全世界,建議去看看美國 Snopes.com 的一個長篇的綜合報道。這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澄清網上謠言網站,對網絡世界五花八門的傳聞有細緻深入的探討,務求有助網民去偽存真。它關於「塑料米」(plastic rice) 的專題十分全面,把多年來各國紛紛擾擾的「假米」事件完整整理出來,難得的是,把網上謠傳和傳媒報道都「忽略」了的化驗結果補上了,例如印尼、尼日利亞的政府化驗室都發現疑似「假米」其實是真米,找不到塑料成分。
訊息在傳播過程中,真的成分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而假的成分則可以有意無意的無限擴大,於是會「三人成虎」。即使資訊科技高度發達了,失真與添假,依舊不可避免。「一犬吠形,百犬吠聲」、「蜀犬吠日」,則因為無知,或條件反射而成。人不是犬,這即使不能避免,亦應事後有所反省而增加自知之明吧? ──別有用心者除外。
**
補記:政府化驗證實「假米」全是真米
以下是政府一月十七日發表的新聞稿:
政府發言人今日(一月十七日)表示,就早前接獲市民有關旺角及北區有食肆使用懷疑「假米」的投訴,香港海關及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已即時作出跟進,包括化驗涉事食物樣本及從有關食肆抽取米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大米及通過化學檢測。
發言人說:「香港海關除跟進由中心轉交從投訴人取得的兩個剩餘食物樣本外,亦從該兩間食肆檢取共五個米樣本(包括米及飯),經政府化驗所檢測及分析後,證實所有樣本皆為大米。此外,中心亦於該兩間食肆抽取共五個米樣本(包括米及飯)作食物安全指標的化學檢測(包括塑化劑、黃麴毒素和金屬雜質等),測試結果顯示全部樣本合格。」
「中心一直透過恆常食物監察計劃,以風險為本,在進口、批發及零售層面抽取食物樣本作測試,確保食物符合本港法例規定和適宜供人食用。中心在二○一六年共抽取超過650個米樣本作化學檢測(檢測項目包括除害劑、染色料、金屬雜質等),除一個來自泰國的黑米樣本被檢出鎘含量超出法例標準外,其他樣本全部合格。」
發言人指出,大米的物理特性會因為烹煮過程而改變。由於不同的大米品種在烹煮期間的吸水和膨脹程度有所不同,因此由不同的大米品種烹煮成的飯的硬度、潔白度和光澤度有異。另外,長粒米通常在煮熟後較蓬鬆而結實,中粒米和短粒米在煮熟後則較柔軟、濕潤和粘稠。市民可多了解米的特性,不要輕信有關「假米」的傳言。發言人敦促市民大眾不要假設所有在互聯網上流傳的信息均為屬實。
**
參閱:
Snopes.com: Plastic Rice
http://www.snopes.com/plastic-rice-from-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