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感受兵馬俑,感受秦始皇

重新整編,再上征程。
遊西安,必遊的一定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它距離西安只約三四十公里,有高速公里可達,坐的士、專線旅遊巴士都可以去到。二零一二年,香港與西安合作,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了〈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恆國度〉展覽,吸引了四十多萬人次參觀,打破了歷史博物館歷來專題展覽的紀錄。儘管看過兵馬俑真品,到西安的發掘現場看看秦始皇地下兵團的威武陣勢,還是值得的──不是感受兵馬俑,而是感受秦始皇。

兵馬俑坑是秦皇陵的一部分,至今在三個坑,也就是目前的三個展館中可以發掘的各種兵馬俑上萬個。秦皇陵周圍,特別是秦皇陵本身還會有什麼發現,至今是個謎。這個謎可能要維持很長時間,因為至今沒有妥善的考古保存技術,還涉及資金等。現在見到兵馬俑都是灰黑色的,這基本上是陶胎的顏色。在出土時,有些兵俑還保留鮮艷塗彩,但一接觸空氣,顏色不到十秒就褪盡,化作白灰,只有個別仍可以看到殘留的彩繪。

「秦兵馬俑」醫院一角
三個展館的俑坑都還在進行仔細的發掘,一些修補工作也在現場進行。最大的第一號坑活像個龐大的戰場醫院,有手術室,有病床,「病人」都是陶俑、陶馬,很多纏上「繃帶」,甚至用鐵架支撐着,像火線上撤下來的重傷軍士。還有倒臥在「戰壕」上肢離破碎的,瞪眼張嘴,仿佛要向二千多年後的世界訴說什麼。

這樣龐大的地下埋藏意味着什麼,至今值得研究和深思,從製作工藝到背後的管治理念。

陶俑本身反映了重要的歷史進化。它是從人殉(真人陪葬)到俑殉的重大進步標誌。製作之精緻認真和規模龐大,即使與今天的水平來對比,仍讓人覺到不可思議。它有嚴格的製作管理系統,人俑的頭、身、手、腳、兵器以不同工藝製造,最後再加工雕刻修飾而成。不同部件上可以見到製作者的標記。這意味着,當時已有流水生產線(現在一般認為,這是福特為汽車生產而發明的),有崗位責任制。

壯志未酬,死不瞑目。
可是,流水生產線上下來的產品無一雷同。兵馬俑略如真人大小,非常寫實,各有表情和神態。兵不盡是秦人相貌,而可以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大軍集天下精銳的特點。與外國約莫同期而相類的創作對比,秦兵馬俑很有特點。波斯、埃及、羅馬、印度、吳哥窟的廟宇殿堂都有軍隊成列的雕刻裝飾,士兵都一式一樣,不講究生動變化。要麼,人物被創作成超人,高幾丈,或獸頭人身、鳥頭人身,或三頭六臂。秦兵馬俑象徵着一個非人間的世界而非常寫實,士兵都在軍人的統一與紀律中保留着個性,有人緊張專注,有人捉搯地帶笑。從中可見視死如生、「天上人間」的理念 。

秦始皇一直被很多人描寫為「焚書坑儒」的專制魔王,這形象與兵馬俑透露的訊息不盡一致。

3 則留言:

  1. 這個短命的第一皇朝有著很多重大的謎團,等待著考古技術的進步來打開。
    按博主介紹,秦已有一套相當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在質量控制方面,成績卓絕。說不定,還具有大規模生產個性化產品的能力,比今天的工業4.0還要先進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確有很大的謎團,是以爭議很大。今天有了「後視之明」,從遠距離去觀察,認識應與前人不同。是不是「先進」,很難下簡單的判斷,這是相對而言的,「先進」而短命,說明存在問題。或者可以說是「早熟」,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刪除
  2. 天時'地利'人不和,或許天不從?鬼神作崇?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