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輕率「免費」,易招失控

笑吧!免費的。
大概人總會有點貪念,在正常情況下,這受到抑制,而到了某種情況,這可能受到誘發。這若集體發生,後果可能不堪設想。最近就聞說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誘發點,是免費派發的年糕。

這是在印尼雅加達打工的一位年輕人告訴我的。話說當地一家企業與一家華文報紙合作搞宣傳,免費派出一百個「年年有餘」的魚形年糕,只要收集到報紙上的四個印花便可換取,先到先得。雅加達剛發生過嚴重水浸,在一個商場派發年糕那一天,還下着雨。有關人員以為不會有多少人來換年糕,誰料清晨五點有人排隊了,有好幾百人,主要是上了點年紀的華人。誰都看到,年糕不夠滿足所有人。換領開始不久,秩序就失控了,變成哄搶。十幾分鐘內,年糕被掃一空,十餘個工作人員嚇得花容失色。

我不了解當地的民情,對這現象有點費解。在我印象中,當地華人的經濟地位一般優於本土人,為什麼有那麼多華人為了不值多少錢的年糕「奮不顧身」?不過細想一下,就不覺得太奇怪了。

「免費」的意思,誰都明白,就是不必花錢,或者說是你不必付任何代價就可得到。這其實有點欺騙性,你可能還是要付出一點代價的,例如要去排隊之類,可是「免費」帶來的滿足感往往把這掩蓋了。

早幾年,香港一再發生由派送「平安米」引發的不愉快事件。慈善機構在盛夏時的盂蘭節按濟貧傳統派米,引來大批老人家長時間輪候,時有長者不支暈倒,也常有爭先恐後的爭執。沒有人批評這些為得到一公斤平安米不惜氣力的長者,因為在政治上不正確,而只會批評有關方面處理不當。

台灣也有派平安米的傳統,是否發生過類似的不愉快,我不知道,但剛在日前,高雄的武廟市場改建後重新開幕,為吸引人流而免費送秋刀魚,就造成秩序失控。

廣州至佛山的地鐵年前通車時,讓乘客免費乘搭,也秩序大亂。北京在國慶節免費開放高速公路,也亂作一團。

這些免費優惠其實都值不了幾個錢,以價值去衡量,無法解釋人們之踴躍。我只能理解為,這是出於撿便宜的心理快感,而這是有傳染性的,用粵語說是「唔好執輸」(不要虧了)心理。當這種集體心理達到臨界點,就失控了。

有些商人比較聰明,往往把收費喬裝打扮成「免費」,例如餐館「免費」送的甜品、水果、泊車時間等其實都不是真的「免費」的,你要付出了才有「免費」優待,這就不會失控。

「免費」的東西往往被視為沒有價值,很容易浪費掉。很多人會抱着「不吃白不吃」的心理,先佔有了,不合意就扔掉。免費報紙的發行量因而很大,但報紙的夀命也最短,上車前拿到的,下車時可以扔掉,毫不足惜。中國「大躍進」時搞過不用付錢的食堂,至今使「大鍋飯」成為惡名。

「免費」還有個弊端,就是你一旦習慣了,會視為理所當然,是不可剥奪的「基本權利」,洋人所謂 Take it for granted。現在網上有很多免費的東西,要改為收費?難乎其難。一些電子報章要收費,我也很抗拒。人就有這樣的心理和惰性。

若然非但「免費」而且送「費」()給你,例如香港政府曾經給每名市民派六千元,一旦不送,有人「不滿」就更不足為奇了。這樣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不公平」,是連猴子都能感受到的。
*

2 則留言:

  1. 其實人本來就有種心態,那就是當一些"福利"(像香港,澳門的派錢)變成習以為常的事,那怕只是一次性的,也會產生期望。然而,當這種期望變成自身所認為的,像作者所說的"權利"時,後果很難想像。當然,我覺得這方面,從政府角度看,應該要想清楚。就像澳門的情況一樣,這錢一派,開了頭,我想很難有結尾。

    回覆刪除
    回覆
    1. 開頭開得好,可以事半功倍;而開壞了頭,後果有時真的不堪設想。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