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佛蘭明高,進一步無國界

無疆界佛蘭明高
看佛蘭明哥表演,與看其他舞表演很不一樣。去看芭蕾舞、民族舞、現代舞什麼的,你很分明感覺到台上台下的距離,舞蹈員化了妝、穿上戲服,是在演出;而去看佛蘭明高,儘管台上表演的是專業藝人,是在世界上跑江湖的,你會有個錯覺,好像他們不是在演出,而是在娛樂自己,你不過是個路過的旁觀者,你甚至可能有個衝動,要投身其中,放縱一下。

關於佛蘭明高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比較一致的是,它混合了印度、阿拉伯、西班牙文化的元素,主要存在於吉卜賽人之中。吉卜賽人又在長期的流浪過程中,把不同地方的文化元素加了進去,使它不斷豐富起來。上星期六去看了「柏高.班拿(Paco Pena)佛蘭明高舞蹈團」的《無疆界佛蘭明高》,看到佛蘭明高一個新的演變。

在一般的印象中,佛蘭明高是舞蹈。其實佛蘭明高是三合一的藝術,除了舞,還有歌和音樂──主要是結他音樂。這幾年,看過好幾場不同藝團的佛蘭明高演出,之間很明顯的區別,是各有側重。舞,有的重女,有的重男;有的較偏重歌唱,有的較偏重音樂。柏高.班拿是著名的佛蘭明高結他手,成名後,親自挑選舞者、樂手、歌手,組成佛蘭明高藝團演出,把佛蘭明高推進到音樂劇領域。

《無疆界佛蘭明高》是藝團二零零九年的新創作,最大特點,是在佛蘭明高中加進了拉丁美洲(委內瑞拉)的文化元素。說到佛蘭明高,你會想到西班牙,事實上,它是多種文化的混合物,無國界本來就是它的特點。

演出節目表有點特別,它像表格般分成三欄,中間一欄是節目內容,左右分別列出西班牙和委內瑞拉的文化元素,如西班牙佛蘭明高某種曲式,加上委內瑞拉某種鼓。舞台上也很分明,左邊是佛蘭明高的樂手、歌手,右邊是委內瑞拉的樂手、歌手。中間是舞者的表演場地。

拉丁美洲文化一個主要源頭是西班牙文化,委內瑞拉原來是西班牙殖民地,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據說在上世紀,一批佛蘭明高藝人到了南美洲演出,卻不斷在當地民間風俗文化中感受到了自已的藝術傳統,於是創作出了「離與歸之歌」(Songs of departure and return)。《無疆界佛蘭明高》是朝這方向的進一步發展。

這樣的融合看來很自然。委內瑞拉文化中,不僅有西班牙成分,還有非洲、印第安成分。能融合到佛蘭明高中去,主要靠其中的草根性,兩者都有來自民間,重於情感渲洩和自我娛樂,都是慷慨、狂熱、豪放、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的表現。

佛蘭明高對舞者的身材似乎沒有特別高的要求,常常見到,跳舞的不論男女五大三粗,男的可以像個搬運工,女的可能是個胖大嫂,你要看的是他們的爆發性舞姿、節奏、感情,而不是優異於常人的出色身材、高貴體態。可能因是之故,台上台下減少了疏離,距離特別近。那天演出,屯門劇場就樓下所見爆滿了,氣氛非常熱烈,掌聲歡呼聲四起。可能不少觀眾是像我一樣遠道而去的。佛蘭明高在香港看來很有叫座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