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鵲屏樓被圍封強檢 |
所謂確診不過是虛數。由於檢測不足,社會中沒有統計的感染者一定很多。檢測嚴格如內地亦有漏網之魚,其他地方更不在話下了。
檢測能力不足,隔離設施不足,是各國各地應對疫情中普遍存在的難題。普遍推廣接種疫苗後,以為能夠達到群體免疫和減少確診者,以上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Omicron 迅速傳播下,這願望不但落空了,還把有關的短板暴露得更徹底。這就是香港當前的困境。
反觀第五波之前,以為通關在望,無疑是過分樂觀了,當局可能連隨時可以啟動的 worst scenario 緊急方案都沒有,或者沒有把底線設得更低。醫療系統很快就瀕於崩潰了,仿如雪崩的情境每天都予人驚嚇。
香港很特殊,人口高度密集,七百五十萬人集中居住在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約四分之一土地上,家居十分狹窄。數以萬計的確診者要家居隔離,後果之嚴重難以想像。
香港的醫療系統本來很值得驕傲,是全球最有效率的;若論性價比更是數一數二。香港人以長夀聞世,這是重大原因之一。
可是這系統只能在社會太平時發揮作用,而難以應付百年一遇的大疫,就如任何大銀行都應付不了存戶的集中瘋狂擠提。
世上沒有跨不過的坎,問題是你願意付出多重大的代價,承受多嚴重的打擊,然後在各害相衡中取其輕。這是價值觀問題,各地各國的防疫政策因而大異。試看被美國傳媒抬舉為防疫全球第一的美國,它保住了經濟,股市還大漲,但讓922 474人死去(霍普金斯大學最新數字)。香港若像美國一樣,會死20 839人。香港顯然不願付出這樣的代價。
日前,有在紐約的朋友傳來街頭上不戴口罩的照片,輕鬆的說,美國地大人稀,情況不那麼嚴重。我懷疑這是看不到全局之故。
疫情發展還暴露了香港另一短板:日用物資都要靠外部供應。香港以服務業發達為傲,經濟產值九成以上來自服務業,而工業、農業生產都掏空了。封城的傳聞因而不斷困擾市民,政府一月初起就一再就此闢謠。武漢兩年多之前面對一無所知的新病毒,毅然封城,震驚世界。內地防疫手段之後不斷更新、提升,如今升級為「精準防控」,「封城」過時了。
歐美也有過「封城」(blockdown),實行得溫溫吞吞,都未清零就急急解封,結果是「躺平」。
至今,接種疫苗仍是防疫的最強大武器,但從各地情況看來,在普扁仍有兩三成人未打針之下,病毒繼續肆虐。以色列是接種疫苗的「優等生」,但據 Our World in Data 網站,前日(2022年2月13日) 的七天滾動平均確診數(7-day rolling average)仍高達 32 793.57,同日52人死於新冠病毒。以色列有920萬人口,只稍多於香港。
香港目前有能力應付須留醫的新冠重症患者 ,但醫療系統應付不了一般受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無徵狀患者等的擠兌。急切要做的是,從硬件到人手,大力提高檢測能力(建火眼實驗室)、增加隔離設施(包括建方艙醫院)。此外是保證市場供應。這都只能向「阿爺」求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