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打針?不打針?子女的關愛

美國打疫苗不同情況者受感染的的死亡率
香港在第五波疫情高峰中,你假如仍上街,可能注意到,一些私人診所門前有人龍。我接連兩天都注意到了。排隊的都是成年人,不問可知,是要接種新冠疫苗的。隨着疫情越來越兇險,市民的「打針」積極性提高了不少。

據政府統計,最新每日接種劑次為50 791(七日移動平均值77 528)。其中約三分之一是接種第一針的。在私家診所門前排的,相信不少屬於這部分人。

政府統計顯示,香港起碼接種一針的人口佔 83.0%,即17.0%人還未接種,按香港人口約750萬計算,大概有127.5萬人完全未接種疫苗。長者、幼童佔很多,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日前指出,安老院舍的第一針接種率只有22%,已有超過30間安老院舍爆發疫情。近日的新冠病人死亡個案,主要是老人和幼兒。

不接種疫苗的原因很多。幼兒方面,由於政府辦事有板有眼、有根有據,要等待藥廠的正式數據行事; 即使明知安全,無正式數據也不敢「事急馬行田」。五至十一歲兒童終於可以打針了,至今,第一針的接種率只有6.7%。

長者打針少,一個原因是長者不少有長期慢性病,怕有副作用。主要是長者自己怕,更重要的是子女不讓打。我聽一位家庭科醫生說,每問到長者病人為什麼現在才來打針,回答常是「仔女嗌唔好打」。

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今日在電台節目中指出,現時安老院舍約有五萬名長者未接種新冠疫苗。疫情空前危急下,願意讓長者接種新冠疫苗的家屬比例提高了一倍多。

一般以為,「讀得書多」的青壯年一輩對疫情一定多點知識和理性。過年前,一位屬於這一輩的友人如往年一樣登門來取揮春。正事辦過,聊起來才知道他竟然沒有打疫苗,說是怕打了會面癱,家裡的母親也未打。我氣說,早知如此,就不讓你登門了。

從各地數據可知,人口中佔多數的青壯年年齡群中,Omicron 的殺傷力的確下降了。他們若受感染,美英等歐西國家的一般衛生指引是,不要去醫院擠兌資源,吃兩種藥自療好了:必理痛、布洛芬,都是日常的止痛消炎藥。

可是仔細看看數據會知道,打不打疫苗的死亡率大不一樣。

據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022年2月14日6時21分,美國過去約23小時新增確診病例33468例,新增死亡病例468例。據此可以非常粗略算出,病死率為1.39%,遠遠高於流感。按此比例推算,若像美國一樣「躺平」與病毒共存,香港今日確診2071人要死29人。

可是,若把病死者按疫苗接種不同情況分開統計,情況很不相同。

Our World in Data 網站有個美國按接種疫情不同情況的每周死亡率統計。據最新的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四日一周的統計,所有年齡組別合計,完全不打疫苗者的死亡率是接種了兩劑疫苗者的14倍,是接種兩劑連加強劑者的97倍。

為什麼那些「關愛」父母的子女會叫父母別打疫苗?上文提過的家庭醫生認為, 開始推動疫苗接種時,傳媒嘩眾取寵的大量負面報道要負重大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