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新年,萬物甦生,總予人新希望。
照片的美麗景象卻只持續了大半天,雲量到下午便多起來。接着幾天,雲陰雨冷,到今天大年初三了,還冷得讓人瑟縮。這或許預兆,不可太樂觀,疫情翻覆難免。
中華先民與老虎打交道的歷史十分長遠,在各種材質的雕塑、繪畫中留下數不清的老虎形象,石刻的、玉雕的、青銅器的……豐富多采,可見老虎曾經經常出沒。清朝皇家一年一度在木蘭圍場大舉狩獵,康熙曾傲然說:「朕自幼至今,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三五、熊二十、豹廿五‥…其餘圍場內隨便射獲諸獸,不勝記矣。」皇帝一人獵虎即逾百,舉國上下獵虎之多實難計數,老虎今天之瀕危是所必然。
香港也曾有老虎。最後出現的可能是「上水之虎」。這老虎一九一五年為患於上水一帶,最後行蹤在龍躍頭附近被村民發現。警隊接報出動,但出師不利,一名印裔警員喪命於虎口。 警隊再組織行動,才把後來被命名的「上水之虎」獵殺。運到倫敦製成標本的虎頭,曾陳列於中區警署(大館),如今已移到警察博物館展出。
年少時,經常到一位同學住所兼工場的家中排練中樂,地點在油麻地廣東道的一處唐樓的三樓,每次上下樓梯,都與「老虎」打個照面,因為樓下是店鋪售買虎骨木瓜酒的「專門店」,窗櫥陳列着一隻虎頭和虎皮,以示虎骨浸酒並非虛言。記不得店鋪有沒有店名,反正「虎骨木瓜酒」的名聲已足夠招徠。
對於老虎,中國人真是又敬又畏,又愛又恨。
畏與恨不難理解 ,為的是老虎噬人吃人,個人莫之能敵。武松騎虎掄拳,把老虎打死,多半是小說家之言。楊子榮打虎上山,靠的是工業化後威力強大的槍械。康熙打虎過百,必不是皇帝神力驚人,而是兵多勢眾。
在中國的原始社會,老虎被視為百獸之王,是山林中的最強者,映照出人類的脆弱。這催生出對虎圖騰的崇拜。勇猛無敵的老虎,對自己幼崽保護有加,讓人們寄望以虎為保護神、繁衍生育之神。虎將、虎勁、虎氣、虎步、虎勢、虎背熊腰、虎踞龍盤、生龍活虎等等好詞。
對老虎的美好願望又進一步把老虎幻化成可愛可親的神靈,以種種親民的形象出現,能登堂入室,親近婦孺。虎頭枕、虎頭鞋、虎頭帽是日常用物,憨厚的布老虎形象百變、色彩斑斕,是北方一些農村婦女的日常手工藝,可隨手創作。一些地方還會在端午節用雄黃給兒童畫上虎臉,寓意健康、強壯、勇敢。
但老虎仍然可畏,以至不少地方對「虎」字、甚至諧音的「府」字等有忌諱。大家都知道北方人稱老虎「大虫」。據易中天《閑話方言》一書,溫州人還叫老虎為「大貓」,長沙人把腐乳叫「貓」乳,把府正街叫「貓」正街。
粵音中「虎」與「苦」同音。希望虎年不是「苦」年,而是「有虎有樂」,能「虎中作樂」── 如今,所有音樂活動都停止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