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

《魔鬼字典》定義的外交

與馬克吐溫同時期的美國作家 Ambrose Bierce 以冷雋、幽默的筆觸寫了《魔鬼字典》,其中對 diplomacy (外交)詞條的解釋是:The patriotic art of lying for one's country (為自己國家的利益說謊的愛國主義藝術)。

給特朗普死忠效命的美國前國務卿深諳箇中三昧,曾在演講中大言不慚:「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盜竊!……這才是美國不斷進取的榮耀。」他掌控 CIA 時,做見不得光的事,以之為座右銘;當上國務卿,公然面對世人,仍然以之作行動指南。

外交官為自己國家爭取最大利益,維護國家形象,天經地義,無可厚非,但不可背離道義、誠信。這有如個人之處世行事,若只顧個利益,不守誠信,即使可以得逞於一時,最終難免被大眾唾棄。

國家以和平手段對外行使主權、開展活動,得通過外交官去執行,外交官個人的能力因而常常發揮重要作用。然而,所謂「弱國無外交」,國家實力才是外交的最強力支柱。在強權角力的國際社會,弱國、小國終究在外交上低人一頭;強國、大國若恃勢行事,國際社會又無力抗衡,強國、大國便可能幹出不止於「撒謊、欺騙、盜竊」的劣行。

外交其實是內政的延續,外交決定於內政,外交怎麼做常基於內政的需要。從中美剛舉行的高層外交戰略對話看來,美方的外交行動就是內政扯動外交的好例子。

對話建議是美方提出的,中方到美國赴會,美是主,中是客;按中國人的理解,主人該有適當的待客之道。可是從美國在會議之前的一連串布局,對中方很不友善:國務卿與國防部長先後同訪韓國、日本,放出聯合抗衡中國的訊息; 又在對話前一天宣布制裁一批中國人員。對話了,又一反慣例,不在開場白只說些門面話好讓記者拍拍照,而是一上來就對中國內政指手劃腳。

楊潔篪的書法

這看來更像是拜登政府要借對話擺出對華強硬姿態,好向國內兩黨精英階層,和七千四百萬投票給朗普的與草根選民顯示: 我對華不比前朝軟弱。

結果卻是搭起了由中國兩位資深外交官即興發揮的舞台,特別是一貫予人溫文爾雅印象的楊潔篪盡顯「楊老虎」的另一面本色,兩次脫稿發言都氣貫長虹、金句迭出;其中還有不讓美方趕走記者,讓記者回來後,再向美方發一輪炮的情節。

外交場合的激烈爭吵並不罕見,但阿拉斯加這一幕真的讓人驚奇。美方首先發難,就招來中國猛烈還擊,楊潔篪一口氣回轟了 16 分鐘,真的嚴重超時了。

原來的安排好像是這樣的: 雙方各講兩分半鐘,共五分鐘,加上翻譯時間,剛好十分鐘。可是美國方先發言,按稿去讀,先超時了。以沙利文為例,說了2:36分,而翻譯竟然要3:20分。楊潔篪的 16:16 分超長發言,廣受好評的譯員張京只用了13:48分完成翻譯。結果是一場 90 分鐘的好戲。

更大分別是雙方的視野,美方只管美國利益,修復與盟國關係也是為了繼續當世界領袖,不惜製造「本世紀最大的謊言」以打壓中國。中方關心的是世界。

《魔鬼字典》的定義更適用於美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