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美英「大腕」給美中貿戰把脈

國際貿易戰,從特朗普點起火頭至今幾個月了,演變多端,看得人眼花繚亂。Project Syndicate (世界報業辛迪加)的新聞分類中有個 Trade Wars 欄,貿易戰是眾數,儼然是「世界大戰」了。鍵入一看,評論主要集中在美中之間,這是當今頭一二號經濟大國之爭,最受關注是必然的。

其中,今天最矚目的文章是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的 The US is at Risk of Losing a Trade War with China (美國有輸掉對華貿易戰之危)。

斯蒂格利茨說,貿易戰沒有贏家之說是老生常談,可是還須知道,美國的情況不僅如此而已:如果美國的國內儲蓄持續無法支持它的國內投資,出現龐大貿易赤字是必然的;特朗普去年年底大幅減稅,更會把財政赤字推上巔峰,最近的預測是二零二零年會突破一萬億美元,貿易赤字上升幾乎難以避免。唯一的可能出路是:特朗普讓美國經濟衰退,讓投資和進口插水。

他認為,特朗普只要稍懂一點經濟學和有一點遠大眼光,就應竭力增加國民儲蓄,這才能遏抑美國的多邊貿赤。

竭力遏抑對華貿赤,則可能適得其反:人民幣不必政府干預就轉弱之下,中國可能把美國的關稅效應輕輕抵銷。中國若以牙還牙,加強控制經濟,加快向內需型經濟轉移,美國就等於為中國發展「助攻」了。

他指出,特朗普對華發動貿易的目的若是打擊「中國製造 2025」的話,則定會失敗,而只會加強中國領袖向創新和高科技發展的決心。

就在斯蒂格利茨的文章發表的同一天 (30 日),中國外長王毅在北京會見了英國新任外長亨特,談到美中貿易戰時指出,中美貿易不平衡除了市場自發行為這主因外,還源於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國國內的低儲蓄率和大量消費,以及美方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等。問題的根子因而在美國自身。

「世界報業辛迪加」上還有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局長、英國工商業聯合會前會 Adair Turner 的 Trade Barriers Will Not Stop China’s Rise(貿易障礙無法阻止中國崛起)一文。文章在分析了國際貿易的自然形成動因之後,指出擁有14億人口、經濟規模堪比大洲的中國的獨特優勢:任何領域的規模經濟、複雜的一體化供應鏈、競爭活力都能在國家內部實現。這是細小經濟體完全沒法做到的。

美國戰後以來,先後以貿易戰擊退了德國(西德)、日本、蘇聯的威脅,如今對中國重施故技就技窮了。中國的經濟規模非德日蘇可比,而全球化已大大改變了國際合作的環境。

文章認為,美國到今天擔憂中國崛起為時已晚,中國如今光靠自身力量便足以持續崛起。坐擁龐大的國內市場和日益富裕的消費者,中國經濟增長對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在迅速降低。提升的工資水平極大地激勵了機器人技術的應用,中國企業也的確正在成為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前沿創新者。「哪怕美國現在閉關鎖國不再進行貿易和投資,也不會對中國經濟政治實力的崛起造成太大影響。」

自從美中貿易戰以來,國內國際各種評論紛至沓來,讓人目不暇給之餘,亦有消化困難之苦。其中不乏貌似雋智而別有用心的,有左方來的,有右方來的,稍不留神就會受騙,在社交媒體中不斷受到單向「餵飼」,最易中招。

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從化民宿:經濟賬與人情賬

莫干山在江南很有名。從上海朝東南方往黃山走去,經過如網水鄉,過了杭州就進入丘陵地帶,見到的第一座山就是莫干山,在杭州東北。莫干山是最接近江南富饒地帶的山區,自古以來就是那方水土著名的避暑勝地。山取名於春秋時著名的鑄劍夫婦檔莫邪與干將,可知此地不同尋常。如今,每到周末,周邊人們愛擁向莫干山,找一處別有風韻的民宿清靜清靜。莫干山仿佛已與內地高檔民宿相提並論了。

據說,莫干山目前有民宿六百多家,去年共接待了遊客近一百九十萬人次。這些民宿已不止於滿足人們住和吃的需要,而要予人心靈慰寂,設備摩登現代之餘,要有返樸歸真、禪味雋永、簡約雅靜等等特色。連洋人也湊熱鬧了,出現所謂「洋家樂」。這些民宿一點不比市區的星級酒店便宜,但每到週末或旺季,會「一房難求」。

朋友日前住到粵北從化一家高檔民宿去,消費就堪與廣州的五星級酒店媲美,房間的周末價要一千三百多元。原來過去貧脊的從化正在模仿莫干山,大興民宿。今年五月,廣東省在當地舉行了一個號稱內地第一個「民宿產業發展論壇」,寄望通過發揮當地自然環境優勢達到扶貧目的。這其實是招商會。

從化是山區,過去以溫泉著名而交通不便,在地圖上看,庶幾在廣東中部,如今是廣州一個區。可是在經濟發展上,感覺是粵北了。如今經高速公路前往,個把小時便到。當地青山綠水,多開發滯後的小鎮,有不少保留農材舊日風貌的鄉村,被視為廣州的後花園。一到周末或假期黃金周,珠三角會有大量遊人擁到。今年「五一」期間,來了遊客約三十六萬人次;春節期間,更突破百萬人次。這是當地建立了多個所謂特色小鎮,又廣建起民宿的成果。

民宿在外國叫 homestay,住在農戶家裡,是人口城市化之後自然而然地發展起來的,城與鄉的人各取所需。它的特色是 home,住在鄉裡人家中;而 stay(停留)可示主人的好客。新疆有首民歌叫《遠方的客人請你停下來》,說的是好客的主人請遠來之客多停留幾天,好熟悉這方風土的人情風物。最初,好多「停留」是免費的,也有做做農活作抵償的。在寂寞的鄉間,有客自遠方來,可能就是極大的恩賜。

我在台灣住過的民宿中,也還真有可以做做摘果子之類農活而換取吃和住的,只是我很難想像城市的年輕人還有幾個願意為了吃和住做這樣的辛苦活。較多民宿主人寓個人嗜好於經營民宿,自得其樂,如愛按自已的喜好把房子裡裡外外布置停當,色彩擺設各有自設的主題和心思。主人又常愛烹調,這是最需要有人分享的嗜好。我住過在苗栗的「花自在」食宿館,晚飯要吃兩三小時,每道菜慢慢的上,而掌勺的女主人都必定隨之而來,娓娓道出藝術品般菜色的創意。遇上愛酌酒、茗茶、品香的主人,談興會更綿長。

到台灣環島、跨島走過兩轉之後,那邊民宿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人情味,這是酒店完全空白的。

從化的民宿發展,採取的是「政府引導,以公司+農民合作社+村民聯合打造的鄉村民宿產業發展模式」,而且引入來自莫干山的民宿品牌,聽來就是集團式經營了。這樣做的目的之一,據說是要避免自發性民宿的惡性競爭導致市場混亂。

不知道這如意算盤能否打得響,只是聽來算的只是經濟賬,沒有人情賬。

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奇怪:月是山間圓

農曆六月十二日,從化的月亮。
昨夜見到月亮接近滿圓,今天是農曆六月十五日,今夜的月亮該團團圓圓了。可是三天前已在朋友圈見到月亮滿圓的照片,是朋友從粵北從化一處民宿傳來的。怎麼回事?

內地的民宿越來越多,經營者有競爭上游之勢。從網上和專門的書刊,也從實地觀察見過,都在品味、檔次上競顯心思。台灣有很多民宿,不少經營得很出色。我住過格調清雅,而人情溫暖的,讓人有滌盡旅途塵勞的舒暢。民宿始於英國,是經濟發展造成人口往城市遷移、農戶空巢之下出現的。鄉間老人在政府鼓勵下利用空出的房舍接待旅人,漸漸形成民宿潮流。這因為城市化而形成的潮流,後來也在日韓等地形成,台灣隨而出現。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步伐邁得很大,民宿如今大放異彩也就不出奇,反映了改革開放的變化。

城市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發達國家的城市人口約佔八成,英國更達九成。一九七八年,中國城鎮人口佔全國人口不到 18%。據國家統計局今年年初的數據,內地二零一七年末的城鎮常住人口有 81 347 萬,比上年增加約二千萬人;城鎮化人口比率為 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個百分點。

從世界文明發展史角度來看,這樣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史無前例。歐洲一個國家的平均人口約為一千四百萬,也就是說,中國一年有相當歐洲一個國家以上的人口脫離農村進入城鎮。可以說,單是這些人口,就可以構成一個歐洲規模的國家。

難怪美國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在二零一二年的研究報告《城市化的世界:城市與消費階層的興起》中指出:「毫不誇張地說,我們面前正發生世界前所未見的最重大經濟變革。中國的城市化,比諸十八世紀的英國,規模大百倍,速度快十餘倍。」這發展仍在繼續。

中國幾千年來以農立國,國民對農村有莫名的惓戀。很多農村近年於是出現民宿潮,很多竟然是厭倦了都市繁囂的年輕一輩倒流鄉間建起來的。鄰近上海的江浙一帶古鄉鎮的水畔山間,有不少充滿懷舊色彩而頗具小資情調的民宿。最近在新聞中見,廣州市最繁華的中山五路上,也有人把一棟騎樓屋改建為別有風情的民宿,有「大隱隱於市」之意。

朋友所住的民宿看來處於田疇之中,而遠山如黛,一片山中幽居景象。客間則如酒店裝備,讓慣於現代化的城裡人住得舒服。

朋友拍了一幀山間月明的照片,仔細一看,卻是好生奇怪。我幾天前的午夜才見到上弦月斜斜掛在太平山的上空,怎麼馬上就月圓了?日曆顯示,還有幾天才是月圓之夜。難道「月是山間圓」?

一問,答案令人發笑。朋友用的「挨瘋」手機有一個「特異」功能:月亮只要過了半圓,你拍出來的月亮就會滿圓。如此算來,一個月該有十餘個月圓之夜。這樣的「弄虛作假」不知道是不是門為了中國人而設的,你喜歡大團圓,那就讓你滿足個夠。將來,未開的花也可以拍出盛放之貌嗎?那就隨時都花好月圓了。

花好即萎,月圓則虧;可是花落又花開,月虧又重圓,世界是個大循環。從鄉到城,從鄉到鄉也是個循環。重要的是,有鄉,亦有城,讓人能夠城鄉穿梳,有個變換、遊轉的空間。

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書法家:升值與貶值

中國有個「中國書法家協會」,據介紹,它屬於「人民團體」,「是由國家級的書法家、篆刻家、書法理論家、書法教育家和書法活動組織、管理工作者組成的全國性專業組織」,應當是代表中國書法最高水平的組織了。

對於書法是好是壞,水平是高是低,歷來難有明確標準。這其實不難理解,譬如一個人美不美,難有標準,也不必有標準,看上去是美就是美,誰都可以判斷,有爭議也無傷大雅。可是在書法這領域,這可是傷及大雅,還涉及大利。一旦涉及利,就很實際了,是好是壞、是高是低,最好能「量化」。內地一些藝術領域有這樣的制度,如戲曲演員就分級,一級與三級,待遇大有不同。

書法,未聞有這樣的分級,儘管搞荒唐「性書」絕對屬三級,那是另一個標準了。可是你是哪一級別書法家協會的會員,書法家身份就有級別之分,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之間,可止一與三的距離。若不是普通會員,而是其中的領導,附加值又倍增。近年中國富起來了,書畫市場興旺,相關組識也興旺起來,已非少數文人清玩之地。興旺並非壞事,問題是社會上同時興旺起來的各種腐敗,行賄受賄,買官賣官,都如洪水般湧入。在禮品市場上,有書協主席、副主席名銜的「書法家」敢不斷抬高價格,據說水平低劣的作品也動輒以數十萬元成交。

這很容易理解,有名就有利,作品就值錢了,就可以作為通貨流通,無金錢之銅臭,而有儒雅的芬芳。

於是出現大量怪現象,其一是各級書法家協會的領導層「發水」。幾年前,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換屆,主席團中各種名銜人員有六十餘人(最新班子有 54 人)。這不是孤例,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有近四十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達 68人。《光明日報》曾就此發表〈書法家協會:路在何方?〉的文章質疑。

不過,相對於最高級別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就小巫見大巫了。二零一一年的全國書協第六屆理事會有 208人,還未把其上的主席團人員計算在內。

全國書協已故前主席啟功曾有「官兵來了」之戲說,針對的是官員通過特殊渠道紛紛加入書協撈個閑職、雅職的怪現象。中國已故革命元勳多能文能武者,能書者都不爭書名而世莫能與之爭。今之官員欲爭書名則絕大多數為了沽名釣譽,甚至可能為了洗白貪污得來之黑錢。

在這發展之下,圍繞各級書協和「書法家」的醜聞不絕如縷,連現任全國書協主席蘇士澍也不斷受到抨擊,作品上的錯誤不斷被公開揭示。

這裡日前寫了〈書法「創新」,歎為觀止〉一文後,就讀到內地《人民日報》「人民網」的質問「面對醜書橫行,為何中國書協如此淡定」的評論。說完全無所作為也不對,那名搞性書的全國書協會員給開除了。但作為顯然不夠,評論質問中國書協:面對西方藝術思潮的傳入,有多少深入思考?提出過多少應對措施?舉辦過多少研討和引導活動?又有多少精力放在關注當代書法藝術的生態上?又有多少活動是關注書法界的現實?對於醜書的喧囂和張狂而表現出來的沉默,似乎與自己毫不相干,是不是一種悲哀?

是悲哀,更是犯罪。居其位而不作為,就是犯罪。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學點邏輯學,非常必要

讀中學時,最喜愛的一科,是數學裡的幾何。我與個別同學不把它當作功課,而當作智力遊戲,是如今常說的 IQ 題。不同的是 IQ 題常「無厘頭」,匪夷所思,而幾何題則一定有理有據,每一步推理都要有定理支撐。這其實是邏輯思維的訓練。那時不懂什麼是邏輯學,後來讀了形式邏輯的書,才豁然而明當中的關係。

多年前聽一位到英國著名的倫敦經濟學院(LSE)修讀回來的年輕人閑談彼邦學習見聞,其中一點是關於選修一年邏輯學的感受。他直言大有裨益,認為這應列為香港學子的必修課。原因是它讓你懂得怎麼思考問題、明辨是非,可以應用到任何科目,可以終生受益。

西方的邏輯學由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始創,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內核。要說深奧嗎,可以很深奧,是大學課程。早幾年,香港中文大學有個非常火爆的課程,是由李天命教授講授的「思考藝術」課,教的就是邏輯學。李天命結合現實把這門本來枯躁的課講得生動有趣,有如講授武林秘笈,大受歡迎,其至把課講到上電台。

形式邏輯研究的是思維形式的結構和規律,其中的主要元素是語言。人是通過語言來思考的,沒有語言,不能掌握語言,思考就窒息。為了寫作,我讀過一些漢語邏輯的書。漢語的語法很靈活,但又很複雜,至今沒能建成普遍接受而易明的語法系統。我的感覺是,通過漢語邏輯,反而較易掌握好漢語。

無論哪方面的邏輯,最根本的其實是三條規律:
同一律:A 是 A
矛盾律:A 不是非 A
排中律:是A,或是非 A

用楚人自相矛盾的故事來說就是,矛是矛,盾是盾;矛不是盾,盾不是矛;要麼是矛,要麼是盾。

關鍵是,在一個論題上,對同一個對象的思想不能自相矛盾,不能既肯定,又否定;如果出現自相矛盾的論斷,只能或者肯定,或者否定。

這看似簡單,但在現實中,論者把水攪渾了,模糊相關概念,以致偷換概念,就可以把人的思想攪亂,把黑白是非顛倒,例如趙人公孫龍之「白馬非馬」。公孫龍玩弄「馬」的概念和「白馬」的概念,可以予人正與反的啟發。

李天命有所謂「思考三式」,即對論題第一要思考:論題的關鍵字眼的真正意思是什麼?第二要思考:論題的判斷有什麼理據?第三要思考:論題還有什麼可能性值得考慮?

用這樣的方式思考坊間以至國際的問題很有用。可以又說擁護基本法,又說香港要獨立嗎?可以又說要自由貿易,又把所有國家視作敵人而大幅提高關稅嗎?

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

生日:你的記憶,母親的記憶

一位朋友有點奇怪,對自己在哪一天生日不着緊,譬如,身份證上的日子就不對。那日子該以新曆計算,是新曆的某年某月某日。可是朋友把舊曆日子當新曆日子登記就算,年份是對的,月日就不對。他的朋友覺得奇怪,用智能手機一按就把他的「正確」生辰日子找出來,可是朋友婉拒好意,無意按下 delete 鍵去更改記憶,身份證的日子就更加懶得去更改了。

他有自己的理由。一是,那舊曆日子「好意頭」,原來正好是什麼仙子誕,他與什麼仙子同日生,還為此刻了個閑章。二是,母親只記得那個舊曆日子。

我知道,朋友的母親已故去多年,要記憶與母親「同步」,還有意思嗎?

對於生日,很多人非常重視。或者應當說,社會很重視,身邊的人很重視,讓你也不得不重視。如今小朋友生日,會有生日會,隆而重之,可能在什麼會所、餐廳舉行,會邀請同學參加,有很多美食,很多禮物。即使家長不為子女舉辦,學校從幼兒園開始就把慶祝生日當作重要課題,讓小朋友不得洗腦般接受生日教育。

老一輩也有十分重視的,有所謂「做大夀」,到 60、70 這些齊頭歲數 (依習俗,女則做出一,如 61、71),就隆重慶賀一番,常由子女主催。我一位富豪朋友,60 歲時在一家五星級酒店筵開數十席,歌酒交歡,極盡奢華。我初不解,後來才領悟到,這是朋友名成利就了,要親耳聽到、親身感受到親朋好友本該到追悼會才說出的善頌善禱、歌功誦德之言詞。

這無疑有一定道理,對於追悼會上的真情流露,逝者長眠,感受得到嗎?能提前享受親友的頌揚不是很好嗎?

可是對生日的慶祝,其實與生日的日期沒有必然聯繫,如果你不執着於時辰八字、星座之類華洋迷信,選個日子慶祝就可以了。主要是因為,你對於出生沒有一點兒記憶,生日不過是人到懂事後才被「輸入」的記憶。

據科學家研究,人對四五歲前的事沒法有牢固記憶。特殊個案是有的,有的還說對「前世」往事歷歷如新,這無法解釋。可是總沒有聞說過,有從娘胎來到人世時的記憶。懵懂之時,渾然無知,長久記憶怎能存在?

可是對於生育你的母親,那該刻骨銘心,誕下的若是頭一胎,是唯一的一胎,那感受會更強烈吧?若要「慶生」,對母親是不是有更大意義?那是對苦樂交融、深刻記憶感受的紀念,更不要說此後的養育劬勞付出了。

對於我,這是遲來的感悟。我對生日不怎麼重視。回想之下,竟然沒有母親生前與母親一起慶祝我生日的記憶。母親則一定記得我的生日。小時候在廣州,母親一天偷偷塞我幾分錢,讓我上街去買一碗麵吃,說我生日了。我不記得那年幾歲,是六歲、七歲還是八歲?也不記得那碗齋麵的味道,但清楚記得那一個生日,那當然是舊曆日子的生日。

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書法「創新」,歎為觀止

張強在「盲寫」
當今世界非常提倡創新,各行各業、各個知識領域、各個藝術門類都一樣。似乎,經過工業化以來的高速發展之後,各方面的水平都顯著提高了,都達到某個瓶頸,要衝破瓶頸的約束很困難,依老辦法不行,於是就要創新。最好開闢一個新天地,沒有競爭者 ── 起碼在跟風者出現之前,獨領風騷。

創新是試錯行為,這在經濟、科學領域好辦,對與錯有明確的標準,錯了的東西無法持續進行,甚至受到懲罰。可是在藝術上,沒有對錯可言,只有好壞之別,而是好是壞,難有一致的客觀標準,即如人之口味,各有所好。如果你能言善辨,有巧言令色之才,就能迷惑人。有人有此金句:是不是藝術不重要,把它說成是藝術才重要。

藝術於是可以如王帝的新衣一樣,不但王帝怡然自得,大量旁觀者也張目結舌地認真欣賞和思考,甚至懷疑自己的眼睛不正常了:怎麼老看不到人人都看到的王帝新衣?

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這樣的藝術「創新」多不勝數。一種藝術形式如果本身就比較抽象,不屬於寫實藝術,「創新」就更容易鑽空子,更方便。比如音樂,比如書法。

音樂與書法(中國書法)都有悠久的歷史,前人的豐碑仰之彌高,何能超越?矻矻耕耘無法出頭了,另闢蹊徑,搞搞能唬人的創新看來還有點希望。最近在網上見到不少這樣的書法創新。

日本在這方面着力較早,開始時從字形、墨色、用筆尋求變化,常寫巨大的單字,所謂少字派。這還有漢字字形的依據。後來有意走向世界,外國人有幾個懂漢字?索性就擺脫漢字,純粹畫線條,甚至只靠潑墨,筆也不重要了。

「頭書」
本來,工具對於書法不是必要的,傳統的書法用毛筆,而在毛筆發明之前,書法就存在,甲骨文金文都不是用毛筆而是用刀用棍寫書的,用手掌、手指、抹布一樣可以寫,書法夠功底就行,即如武林高手,落葉飛花皆可以是武器。

問題是,如果連字都寫不像樣,甚至根本不成字而訛稱寫的是書法,就是「偽術」了,稱之為難以定義的「行為藝術」或無不如。

日本、韓國有不少這樣的「偽術」,台灣也有,還吸引了一些西方人參與;往往儀式化,煞有介事,以示認真,有內涵,常混入禪的概念。這樣的作品,在網上搜尋一下,可以歎為觀止,匪夷所思,沒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可是,只要一現漢字字形,就露出根柢淺薄的馬腳。

這些本來只是漢字文化圈外圍的怪現象,到偌大的中國中有人覺得「落後」而要趕上潮流,很快就青出於藍。中國能踢球的人沒幾個,能弄墨的人就太多,在規模效應下,書法「偽術」一下子就熱鬧得很。荒謬到下體寫書法也出現了,名為「性書法」。「創新」者不乏大有來頭之人,譬如有四川美院美術學系前系主任等一大串唬人銜頭的張強,多段「書法表演」視頻就令人大開眼界:背身執筆在美女拉動的大紙和美女身上亂塗一通,名為「盲寫」。

你不接受?他說你「不懂藝術」,而自言「書寫的時候眼睛注視,眼睛本身就是一種權力和意志的體現。而我在和女性合作的時候,她在移動紙,書寫的時候我不看,我寫的還是漢字,這個作品本身就由傳統的、單一的、個人化的表現,變成了一個開放的系統,成了兩個人真正的合作。」為什麼要挑女性,因為男女各有話語系統,他要和女性對話。

你要搞藝術創新嗎?關鍵是你要能把你的「創新」說成是藝術 ── 「功夫在詩外」嘛。嗯!?

洪湖黃昏荷影之二

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特斯拉到中國設廠的背後

在美國加緊向中國發動貿易戰之際,美國的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Tesla) 卻「出走」到上海設廠去了。這固然是商人為了逃避關稅大幅上升的商業行為,而在中國而言,意義重大得多。《日本產經新聞》一連就此發表了多篇報道,認為這意味着「中美汽車實力逆轉」,是中國汽車業的「翻身之戰」。

大陸近年有一個熱門詞叫「彎道超車」,香港人叫「彎位爬頭」,這個賽車術語正廣泛應用到政治、經濟各個領域。在賽車當中,汽車的馬力差不多,要在直路爬頭難乎其難,只有在彎道有機會,但難度超高,要比拼技術、勇氣,和能夠及時利用對手瞬間的犯錯。發展電動車可能是中國汽車業彎位超車的機會。

美國號稱車輪上的國家,汽油車生產從技術到規模都比中國領先許多。中國在追趕當中一個重要的超越,是從二零零九年起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二零一七年,中國的新車銷量達到 2887 萬輛,美國則是 1723 萬輛。《日經》稱之為「世紀性的逆轉」。逆轉帶動出連鎖效應,特斯拉之「出走」是其中之一。

中國推廣電動車很積極,重要的動因是改善環境。特朗普上台不久就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中國則一向明言,為了中國本身的利益,一定努力減排。於是,二零一七年全球銷出的 142 萬輛純電動汽車和混能車當中,中國佔 78 萬輛,佔 55%,約相當於美國的 3.5 倍。

市場規效應很重要。美國大型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 Partners)關注的並非純電動汽車的銷量,而是實際行駛距離。它的數據顯示,二零一七年七~九月,中國電動車的行駛里程達到 2760 萬公里,是美國 1210 萬公里的 2.3 倍。行駛距離越長,能收集到的數據越多,有利開發。艾睿鉑汽車部門總監 Alexandre Marian 指出,「中國在電動化這個最為重要的領域已經領先全球」。

《日經》引述中國一位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層人士的話說,「(中國) 在汽油車上比不過外資,但在純電動車方面是勢均力敵的戰鬥」,因為電動汽車涉及的零部件少四成,而且中國企業差不多是在同一起跑線上與對手展開競爭的。

要說沒有差距也不實際。日本電動化研究所董事長和田憲一郎認為,在「類似引擎那樣需要經驗的零部件,中國也一直通過模倣在追趕。距離不需要外資的力量只差一兩步」,而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差距更小。

特斯拉為什麼要到上海設廠,原因很明白了。中國決定二零二二年之前撤銷對外國車企 50% 的出資限制,以吸引外資純電動車企到來,除了改善環境,還為了形成鯰魚效應,倒逼中國的電動車企業迎頭趕上。可以說,中國成效巨大的改革開放 40 年,由始至終都是鯰魚效應在發生作用。港商就是最早游進大陸的「鯰魚」。

特斯拉有比中國更先進的電動車技術,例如高性能電池、大量應用鋁製零部件、超級充電站,都值得中國企業學習。上海已發布行動方案,吸引外資車企建設研發中心及高端整車項目,支持高性能電機、電池、電控等核心部件配套項目落地,形成產業帶。

《日經》的報道說,「看上去美國似乎是要主動放棄積累起來的競爭優勢。不僅僅是市場規模,全球車企的視線將更加被在技術上也要引領全球的中國所吸引。」

報道引述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汽車是『産業中的産業』。融合了物聯網(IoT)和人工智慧(AI)的汽車將進一步擴大相關産業的範圍,預計今後也將繼續成為技術革新的搖籃。因此,中美之間的下一個逆轉或許將不再僅限於某個産業的競爭力優劣。」

2018年7月17日 星期二

法國奪冠燃起的新希望

法國總統馬克隆為世界杯奪標振臂歡呼
俄羅斯世界杯是在歐洲仍然受到難民問題困擾的時候舉行的,問題多少在球場上得到反映。最突出的是以高盧雄雞作標誌的法國隊,二十年後再奪得冠軍的隊伍中,大部分是黑人球員,其中被譽為本屆世界杯最奪目新星的 19 歲天才莫巴佩 (Kylian Mbappé) 就是非洲難民的第二代。

莫巴佩在世界杯這個足球最高平台上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現,給渴望偶像的球迷莫大驚喜。美斯、C朗各隨阿根庭隊與葡萄牙隊黯然退出之後,莫巴佩登上了巔峰,而且在奪冠之戰上取得入球,成為比利之後有此成就的第二人,儼然有新王登位之勢。不少世界足球名宿對這名速度、身體素質、腳下功夫都出眾的小子寄予厚望。

莫巴佩的父親來自喀麥隆,是足球教練;母親來自阿爾及利亞,是手球運動員,兩名弟弟也向職業足球員方向發展,可說一家人都靠體育身手「搵食」。比利時出色的中鋒盧卡古說過,他當年是為了餬口而去踢波的,意下是當時對足球並不真的有興趣。這可能是很多在歐洲球隊有色人種球員的真實情況,「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其他方面缺乏競爭能力,那就靠天賦身體才能吧。

無可否認,黑人在體育方面的確有過人能力。美國職業藍球、美式足球、田徑等方面早已有所證明,歐洲足球也越來越出現同樣趨勢。英格蘭隊的 23 人大軍中,11 人屬非洲裔等有色人種裔;法國更達 14 人,佔一半以上。連最北端以北歐人種自豪的瑞典也有黑人球員。

歐洲球隊也有全白人的,如克羅地亞、俄羅斯、塞爾維亞,還有孤懸北大西洋的冰島。近代來自非洲、阿拉伯的難民以經濟難民居多,主要是為了追求較好的生活而逃亡,自然主要流向經濟條件較好的西歐。美國近年帶頭在北非和阿拉伯地區搞顏色革命,製造大量政治、經濟難民,搬起的石頭首先砸在歐洲的腳上,南歐西歐諸國固然首當其衝,連靠東一些的國家如奧地利、波蘭等也不能倖免了。

法國對難民一向最慷慨,這清楚反映在球隊的組成之上。球隊在世界杯的勝利卻是無法掩蓋難民問題在法國社會造成的創傷。

法國一九九八年首次奪得世界杯時,球隊已多種族混合,當年的英雄球星施丹就屬阿爾及利亞裔。球隊在巴黎取得世界杯冠軍殊榮,大大激勵了熱衷政治的法國人,輿論都期望勝利有助消弭法國的種族磨擦。那時的法國隊被稱為 black, blanc, beur 球隊,即「黑人、白人、阿拉伯人」球隊。可是事與願違,極右的民粹主義反而興起。到近年難民潮洶湧,法國更成為恐怖主義襲擊目標,社會分化更嚴重。

現在年輕的法國隊代表着新一代法國人。世界杯開始時,法國一家體育用品商推出了一個新廣告,焦點集中在莫巴佩身上,廣告的文案是:九八年是法國足球偉大的年頭。Kylian〔莫巴佩之名〕出生了。) 它把兩個事件平列,讓人覺得莫巴佩就是法國足球的希望。

希望不限於足球。一九九八年的年輕人被稱為「施丹世代」( génération Zidane),如今二零一八年主要是本世紀成長起來的多種族一代法國人,被稱為「莫巴佩世代」。一些集會打出了 Liberté, égalité, Mbappé (自由、平等、莫巴佩) 口號。

從巴黎慶祝世界杯勝利的場面看來,這目標的追求過程充滿崎嶇。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四萬百人山國的足球強勢

橫向紅白藍旗(克羅地亞),不敲縱向的紅白藍旗(法國)
四年一度的體育盛會 ── 足球世界杯,終於以一場精彩的大戰結束一個月的爭逐,由法國以四比二戰勝克羅地亞奪得最高殊榮。兩隊之間兩個入球的差別,在兩隊隊員、兩國民眾之間造成的效應,判若雲泥。巴黎愛榭麗舍大道完全被情緒縱逸的法國人堵塞的場景,會感染全世界。當然不包括克羅地亞,這個山國只有四百多萬人口,大概可以忽略不計吧?

然而,你看過克羅地亞隊的表現,你一定會記下這個名字,可能也會奇怪,這個人口只及中國一個小城市的國家怎麼會有一支這麼強悍的球隊?

這很難有一個準確答案,等於你怎麼也不明白為什麼人口比它多三十幾倍的中國竟然湊不出 11 人到世界杯比拼。可以肯定的是,克羅地所在巴爾干半島多體育悍將。這裡千百年來就有戰爭火藥桶之稱,不同民族為生死存亡在這裡激烈鬥爭,歐洲民族與西進入侵的蠻族在這裡對抗,東西羅馬帝國在這裡劃分勢力範圍,教庭分裂後在這裡東西分界,這裡也成為東西文明踫撞之地,各方外來勢力在這裡明爭暗鬥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在這裡爆發出第一閃火花。

世界杯最佳球員莫迪
克羅地亞本身就是巴爾干半島矛盾不斷對抗的產物。所有克羅地亞球員的出生地之後都有一個括號,其中寫上:原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由南部斯拉夫人不同部族組成的國家,以區別於俄羅斯人的東斯拉夫,和波蘭、捷克等國的西斯拉夫。可是南斯拉夫人之間亦存在諸多矛盾,一旦外內力量失衡,內部矛盾就激化,以至浴血相爭。冷戰一結束,南斯拉夫就打起來,西方力量介入使戰鬥更激烈,分裂一直發展到二零零八年,把南斯拉夫一分為六,克羅地亞是其中之一。

主要是山區的巴爾幹半島上,各個民族都堅強勇悍,過去南斯拉夫是體育強國,一分為六之後,仍然人才輩出,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等在籃足排球壇都叱吒風雲。莫斯科世界杯 32 強,它們佔了兩席。

有人說,這很可能是出生在南斯拉夫的最後一批克羅地亞人的世界杯了。克羅地亞球員很多是逃難到西歐後成長,而選擇在克羅地亞旗幟下出賽的。或許是因為民族意識、「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意願特別強烈,球場上的拼搏精神無比旺盛。球隊中中場發動機莫迪 (Modric) 是為代表,他身材與樣貌都不出眾,但技術出色,跑動里程最多,球場每分鐘都不放棄,而因為沒有如尼馬那樣天皇巨星的鋒芒,也較少受到對手敵意侵犯,並最後獲選為本屆世界杯最佳球員。

一個地方的足球水平,與人才培養制度有關。南美洲的足球水平一向是世界標竿,到了近年,歐洲呈現超越之勢。自世界杯一九三零年舉辦以來,南美與歐洲一路平分春色,各蟬聯冠軍最多一次,之後就得易手。但從二零零六年起,歐洲已雄霸了四屆冠軍,上一屆在巴西舉行,德國居然以七比一血洗東道主,然後在決賽以一比零力克阿根廷,連勝南美兩大強隊奪冠。本屆在莫斯科舉行,八強就是清一色的歐洲球隊了。

一種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歐洲已建立起完整而科學的青訓制度之故,而南美還在打街童出身的「天才波」。克羅地亞之能成為世界杯亞軍,是什麼原因?我不知道,只是知道,見到塞爾維亞、斯洛文尼、克羅地亞、波黑、黑山、(北)馬其頓這些從南斯拉夫分裂出來的球隊,不可小覷。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花開花落,蓮生蓮成

荷花攝影是靜態的,花會隨風款擺,但風過即花靜,任你拍攝。那天在深圳洪湖拍荷花卻遇到動態的、淒美的一幕。

沿着荷塘曲岸走到公園西面,那邊遊人較少,一些石砌湖岸僅可容一人走過,而且大樹臨水,濃蔭蔽日,即使在炎炎夏日,仍可享清涼。這卻是不利於喜歡日照的荷花生長,滿湖荷花長到這裡就稀疏了,而且為了爭取陽光,荷梗長得老高。我過去也到過這裡拍照,倒覺得這環境較特別,光影不一般,有時會拍到有新意的照片。

那天在這顯得幽深的一角,驀地見到一朵紅荷。這花想已盛放多天,而少受曝曬之下,顏色仍艷,但綻放至極,花瓣已不全,一些呈現枯萎斑點,裸露出淺綠的蓮蓬。花不高高綻放在荷葉之上,而是近水盛開。再一看才發覺,看來兩米多長的蓮梗近水如橫空出世,荷花長在蓮梗末端九十度徒然屈曲上升的小截梗幹上。那線條就像噴射着氣流低空飛來的特技飛行飛機,到了你面前一拉機頭扶搖直上,再爆發一個艷麗的煙花。

拍攝了兩張照片,剛放下相機,一陣微風吹來,荷花輕輕顫抖之下,花瓣一片一片墜落,一聲不響,只在水面形成一圈一圈漣漪,就像默片裡的畫面。

我心頭一震,回過神來,才看清楚發生了什麼事,然後補拍照片。回來整理照片,發覺已錯過了最佳時機,漣漪盡散,花瓣靜靜地浮在鏡子一樣的水面上,倒影清晰,卻是少了以漣漪說明花瓣落下這重要的情節。

水面波平如鏡,你感覺不到的氣流卻在不斷輕拂,三片花瓣轉瞬間就從聚而散,先後向荷塘幽深處漂去。

這樣的動態,其實在荷塘裡時刻不斷發生,千千萬萬朵荷花都要完成這個花開花落、蓮生蓮成、由聚而散的生命循環。荷花之美,眾所矚目,其餘的就少人注意了。淤泥下長成的藕,可能只在餐桌上見到。

想到這樣的對子:
蓮成花落蓮心苦
藕斷絲連藕味甜

橫批:如荷是好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洪湖黃昏荷影之一


洪湖去來:黃昏荷影的遺憾

最是夕陽無限好
計劃好昨天到深圳洪湖拍攝荷花去,但事情給躭誤了,一是半夜起來看世界杯四強大戰,英格蘭對克羅地亞打到加時,睡到自然醒才起來,就晚了;後來又有其他瑣事。吃過午飯才決定,還是北上,三時多才出門,拍黃昏荷影去。

以前去拍荷花都選早上,越早越好。為的是早上光線斜照,採光最好,而且荷花經過一夜酣睡,神清氣爽,妝容艷麗,偶有夜露凝香,就更顯荷花之清麗高潔。這樣拍攝習以為常之後,就忘記了荷花的一個重要特點:早開晚合。

去到洪湖,已四時多,夏日陽光仍當頭肆意潑灑。查看紀錄,往年大概一個月前就去拍荷花了。七月中旬才去,晚了點,洪湖公園的荷花展都收攤了,但大大小小相連的荷塘裡,花事仍盛,可就是,放眼望去,荷花差不多都似含苞待放,沒幾朵是笑臉迎人的。白荷更甚,都萎靡不振,花瓣斜搭,髻亂釵橫。

這才想起,荷花和睡蓮都早開夜合,甚至早開午合,到人們睡午覺的時候,花可能就合起來。這時雖然還是大白天,花卻是都抵受不住陽光的毒熱,提早「收工」了。

「下雨啦!」「別怕,我給你擋住。」
荷花是水生植物,夜裡經過一夜的養精蓄銳,吸收了充分的水分和養料,到早上綻放,呼吸新鮮空氣,也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讓花瓣包裹着的、初長成的蓮蓬接觸陽光,結出蓮子。可是夏陽猛烈,嬌嫩的蓮蓬經受不得曝曬,荷花花瓣的內側迅速失去水分而收縮,花瓣向內蜷曲而合攏,花便合上,把仍然嫩黃的蓮蓬嚴密的保護起來。

中國古人利用荷花這一特性,別出心裁,竟然炮製出天然的蓮花茶,也叫蓮心茶。據說,清代乾隆年間的經學大師阮元到山東學政時,住在濟南大明湖南岸,經常泛舟大明湖上。夏天湖中荷花盛開時,他常借花製茶,將茶葉用紗囊包好,趁荷花夜合前,置於花心裡,讓它在荷花香懷中香薰一夜,到翌晨取出茶葉泡茶,便是茶香荷香渾濃的蓮花茶。近來,大陸有人據阮元的《小滄浪筆談》所載,依法炮製,再得享這般雅興清幽。

洪湖荷花儘管大都午合了,偌大荷塘,仍不乏可以入鏡的,特別是到公園西部,受湖畔樹影蔭護的一側,綻放的荷花就較多。

接近六點時,光線最好,柔和了,也傾側了。趕緊拍攝,有如與陽光賽跑,可是跑得過夕陽跑不過雨雲,六點剛過,雨下起來了,沒有作好防雨的準備,只得跑步撤退,找個地方避雨。

約兩小時,在公園裡差不多轉了一圈。回來整理照片,頗有點遺憾,就是最後的十幾分鐘拍得太少了。夕陽無限好,誰曰不然?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小確幸:等待捕捉的小精靈

維園的射干花
日前閱讀關於辜鴻銘的資料,想找來他著名的《中國人的精神》一讀。這書一九一五年在北京以英文出版,有德、意等譯本,也有不同的中文版。能找來印刷版一讀嗎?立即上網到公共圖書查找,辜鴻銘和有關辜鴻銘的書有好幾種,但每種書的收藏量不多,散布各個圖書館。供借閱的《中國人的精神》,存於离家較遠的圖書館;離家最近的中央圖書館,只存放在參考圖書室中,不可外借。要借閱,最近得到香港大會堂去。那就去吧,坐地鐵、巴士一去一回,只花一個多小時,便安坐家中捧書閱讀了,油然而生小確幸。

這彰顯了香港生活的便利。香港地方小,而各種基本設施完備,很多事情可以在短時間、短距離內得到服務。這是很多地方辦不到的,讓很多來訪者羡慕。從中可得小確幸。

「小確幸」是最近才確切認識的潮語。對於潮語,我常不急於學習、了解,因為知道其中很多來何洶湧,但去不纏綿,不多時就消失,你還來不及認識,它就無影無蹤了,不認識也無妨。

小確幸就不時讀到,這顯然不是中文詞,一搜尋才知道,果然是東洋來的,源自村上春樹一篇散文,文中為這自撰的用語說明,是指「小而確實的幸福感」。也就是指微不足道──特別是就旁人而言──但自己實實在在感受到的喜悅、滿足,它可能一閃而過,持續不過幾秒,長者可能一整天。

這要你有足夠的敏感去體會。村上說了自己這樣的幸福與滿足:把自己選購、洗滌乾淨的內褲卷折好,整齊放進抽屜後的幸福與滿足。村上認為,「要是少了這種小確幸,人生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

換句話說,小確幸越多,生活越滋潤。這與專注力有關。

西方心理學中有個 Flow 的理論,指的是人進入專心致志狀態,渾然忘我時感受的真切而細微的幸福與滿足。不妨譯作「心流」。

專注力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每個人都有,但每個人不一樣,年幼與年長又不同。一些研究認為,一個人的才能與成就取決於專注力的長短、強弱。自幼顯示過人才華者,大都有過人的專注力,譬如可以不必監督,自發專注做某一種練習,例如彈琴。一般而言,一定時間內,每個人的專注力,可以注意到的信息是有限的。

這或許可能說是「化境」或「神馳」狀態,是人們練習禪定、靜坐的追求之一。據說在日本禪宗裡,「心流」一語廣泛使用。

「小確幸」則不必花什麼功夫去練習,但也不是當然存在的,不會無緣無故在你面前出現,就如呼吸和空氣,你不一定會感受到它在每一個當下的存在。它就像等待你去捕捉的「小精靈」,你要有所發現。

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中國人之少宗教信仰

早上讀到一段新聞:山西臨汾市的環保局局長剛從副職「扶正」,為了想讓空氣污染數據好一些,用錢收買一些人偷換了監測儀器,結果才當了一個月局長,就下馬了。

在偌大的中國,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有人愛把中國多污七八糟的事,歸咎於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缺乏敬畏之心。你很難說這完全沒有道理,不過這也犯駁。環視一下世界就知道,亞洲宗教信仰最虔誠的國家如緬甸、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巴基斯坦,邪惡問題都層出不窮;韓國一個重大問題正好是走入歧途的基督教;世界上天神最多的國家可能是印度,各種宗教數以百計,國力卻不能與之作正比。以天主教來說,當今信眾最多的是南美洲,倒是教庭所在的歐洲,走進教堂作禮拜的人越來越少,而兩地該怎麼比較?去年在羅馬,禮拜天到聖保羅 (聖保祿) 埋骨的聖殿參觀,情景之冷落,比我想像的還嚴重。這些地方的人的敬畏之心到哪裡去了?

中國也多神佛,凡人得道,也會被供奉到神壇接受敬拜,但敬拜者沒幾個算得上真正有宗教信仰,甚至連拜的是什麼神、信的是什麼教都說不清。一些地的關公廟、城隍廟索性以這幅對聯敬告上香者:
作事奸邪任爾焚香無益
居心正直見吾不拜何妨
這也算屬宗教的話,中國的宗教信仰也真務實,講求的是實際效果、社會效益。沒有宗教信仰不等於沒有信仰。中國社會延續幾千年,自有自己的信仰支撐着。

早在百多年前,辜鴻銘就關注到這個問題。也可以說,是歐洲人先關注的。天主教或基督教當時在歐洲仍興旺,見到中國的凋敝,連曾經嚮往中國的歐洲人也失望了,於是把中國的問題歸咎於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他比較之下認為,中國人之所以沒有宗教需要,是因為擁有一套儒家的哲學和倫理體系;人不同於禽獸,會思考過去、現在、未來,於是要從藝術、科學、哲學,以至宗教得到滿足;藝術家、科學家、哲學都自有得到滿足的途徑,歌德因而說:「誰有了藝術,誰就擁有了宗教。」也就不需要宗教,宗教是為一般民眾而設的避難所,也是道德準則之所在。辜鴻銘認為,服從道德準則的力量並非來自信仰上帝,並引用馬丁.路德在《但以理書》的話指出:「上帝不過是人們心中忠誠、信義、希望和慈愛之所在,心中有了忠誠、信義、希望和慈愛,上帝就是真實的,相反,上帝則成為虛幻。」

他認為孔子所傳授的哲學和道德體系可以概括為「君子之道」,字面意義是 law of the gentleman,亦即 moral law。儒學是名教,不是宗教,但有宗教之實。《春秋》一書有「名分大義」之說,有日本學者向辜鴻銘求英譯,他譯之為 The Great Principle of Honour and Duty,認為人有了名譽感、責任感和由之而來的廉恥感, 社會、國家才能維持下去。孔子心中其實也有「上帝」,就是「五十而知天命」中的「天命」,就是神聖的宇宙秩序,即「道」。

心中有「道」,就居心正直,而不會作事奸邪。這樣,焚香禮拜與否,有沒有宗教信仰,意義大麼?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民主:辜鴻銘百年前的雋見

很多人對辜鴻銘的第一個印象是他的狂,狂放、狂傲、狂狷,然後是他曠世之才。這讓人們對他的評價兩極化,如林語堂詡之為「怪傑」,胡適則稱之為「怪人」。伏爾泰說:「正人君子最大的不幸,是缺乏勇氣。」在晚清、民國、五四時代,幾乎所有「有識之士」都對中華文化、中華傳統視如敝履之世,辜鴻銘不但敢於舉幟揮戈,逆流而上,最不缺的是勇氣,而且勇到狂,勇到怪,令時人側目。

一九一五年,他應蔡培之邀到北京大學主講英國文學,掛着小辮走進課堂,狂傲的北大學生一片哄笑,他平靜地──當是用純正的英語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一下子讓自視為天之驕子的學子默然無語。

有人說,辜鴻銘之狂放是「帶淚的表演」,他不惜用偏執的態度來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可是在學問面前,辜鴻銘是謙謙君子。他一九二四年起到日本講學三年,在《民主是什麼》的演講中開宗明義就說:「我怎麼說也算不上是一個學者。因為在浩翰的客觀世界面前,我所得到的知識是非常淺薄的。」

那時「德謨克拉西」德先生在中國和日本風頭正勁,辜鴻銘青年時代主要在歐洲學習歐洲文化,憑着第一身認識和體驗,對歐洲式民主有大不一樣的見解。這樣的民主至今又經歷了近百年實踐,重讀這篇演講,仍不得不佩服他洞若觀火之見。

這篇文章收納在他的最著名英文著述《中國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Chinese People) 一書中,書中論述的其實是東西方明比較,既讓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東方文化,也讓中國人面對西方的強大不可迷信,不必妄自菲薄。他指出:「歐洲的那種『德謨克拉西』是未完成、不成熟的……含有破壞因素,所以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東西。」這話如今聽來,仍可震聾發瞶。

他比較了孟子「得之邱民為天子」(democracy 中的希臘語根 demos 是農莊的意思,相當於「邱」) 的「民主思想」和歐洲的流氓崇拜、破壞性民主,指出「真正的民主其實不在於民主的政治,而在於民主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民眾即使不了解投票的方法以及內容,未曾有這方面的體驗,也能自然地約束自己的行動……。」

演講最後一句話是:「我們東方文明之中所說的『王道』,指的就是民主社會的理想,也就是擁戴有德君主之治。」

在百年前,這樣的結論像空谷傳音,弘曠而空洞。經歷了世界的百年巨變,特別是中國近年驚世巨變之後,東西方都有了可供進一步考量的歷史經驗,這聲音就不再空洞了。

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中比較歐洲與中國的宗教觀,引用歌德的話指出:「唯有廣大民眾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生活,唯有廣大民眾過着真正人的生活。」證之於民主亦一樣,它體現在廣大民眾的生活中,不必通過票箱、選票去證明。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檳城造就了狂儒辜鴻銘

檳城龍山堂
檳城這樣一個獨處東南亞一隅的城市,卻與中國、中國文化有莫大連繫。看資料才知道,清末民初大名鼎鼎的狂儒、怪傑辜鴻銘,原來出生在這個當年叫檳榔嶼的地方。用羅家倫先生的話說:「在清末民初一位以外國文字名滿海內外,而又以怪誕見稱的,那便是辜鴻銘先生了。」

在檳城遊覽,可以見到不少華人建造的廟堂,有禮佛拜神的,有敬拜氏族祖先的,也有發財後自建自住的,都整潔儼然,乃至富麗堂皇。其中最突出的是「龍山堂邱公司」,這是由邱氏宗祠、戲台和廿多間古屋組成的建築群,其中木雕、石刻、陶藝、壁畫琳瑯滿目,不少描彩貼金,華麗輝煌,已獲列入聯合國的文化遺產名錄。

我注意到,這些廟堂都有大量楹聯,有寫就的、有刻製的,都製作認真,從文字構思到書法都一絲不苟。只是在一個地方發覺,楹聯的上下聯顛倒了,那是可以拆除的木掛件,可能是某次拆下清理後,倒掛了。

龍山堂的金碧輝煌
整體而言,檳城這方面的表現比香港和其他不少有華文傳統的地方,包括中國大陸一些地方好。我曾遊覽西安一所古廟,見到不少楹聯是胡湊的,而落款只三個字如顏真卿、柳宗元等,一望可知是逛人的東西。

龍山堂中有這樣的對聯:第一等人忠臣與孝子;只兩件事耕田又讀書。這多少反映了當地華人對故鄉故國文化的惦記,以至執着。

再說辜鴻銘,一個自稱「一生四洋」,即「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的人傑。

檳城是種族混居之地,辜鴻銘本身是這種環境的產物。他的父親來自福建同安縣,在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做總管,母親雜葡萄牙人與馬來人血統。他在橡膠園內出生,自小熟習生活中接觸的各種語言,表現出語言天分,深得橡膠園商人布朗的喜愛,獲認為義子。他十歲(一八六七年)時,布朗帶他到蘇格蘭讀書。臨行前,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告誡他:「不論你走到哪裡,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他之後又到德國等地學習科學、文學、哲學,掌握英、德、法、拉丁、希臘等九種語言,先後獲得文、哲、理、神等 13 個博士學位。

這時,他回過頭來投入到中國文化中去,且回到中國,走上仕途,做了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幕僚,到清朝末年官至左丞,相當於外交部副部長。他的更大成就在著述,特別是以英文翻譯中國的經典,讓歐洲人了解中國文化。「名滿海內外」並非虛言。

他從學貫中西的視角對比了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美國人博大、純樸,但不深沉;英國人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樸;法國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不如英國人心地純樸,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至於中國人,全面具備了這四種優秀的精神特質:中國人給人留下的總體印象是「溫良」,「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

你可以不同意,但不妨參考。

2018年7月3日 星期二

遊檳城,去買樓?

檳城鳥瞰
去檳城旅遊前,有朋友不約而同戲問:去買樓?

稍為了解才知道,的確有不少人有這樣的打算。香港的樓價貴得離譜,讓很多人喘不過氣來,也就有了到外面喘喘氣之想。大陸、台灣也有同樣情況。東南亞一些發展不錯而樓價相對便宜的地方於是受到垂青,檳城是其中之一。一些做這方面生意的乘機煽風,便有點熱鬧了。

美國有一個叫 International Living (國際生活) 的網站每年搞一個十大退休地點評選,推薦十個國家,讓有點閑錢而想讓退休生活過得更划算的人選擇。最新的二零一八年清單中,馬來西亞排第五位,是唯一人選的亞洲國家,擠走了去年的泰國。關於馬來西亞的介紹,不忘談到檳城的吃和住,還有海灘。

我不作移民之想,但發覺檳城的確有魅力,對於希望住得好一點的人來說,吸引力可能更大。

我們住在當地朋友閑置的房子裡,是一個較高級屋苑中的單位,可稱豪宅了,座落在一條林蔭大道上,有樹幹要幾人合抱的路樹。樓高約十層,伙數很少,單位面積都在千英尺以上,有偌大的露台,外面園圃環繞,有露天泳池、停車場。朋友把單位裝修後正想買出,索價不過約一百五十萬港元。我們聽到,眼睛都睜大了。馬幣正跌到一個近期的低點,當地物價更顯便宜。

從檳城一處住所外望
有一天乘車經過一個現代商住區,見到呈流線形的住宅大廈,同行朋友一時好奇,立即按動智能手機查找房價:單位面積約四千英尺的,約六百萬港有交易!附近還有上萬英尺的單位,價錢也是香港不少中產人士可以負擔的。

後來知道,馬來西亞為了推到經濟,有吸引投資的移民政策,門檻並不高。有做這生意的機構說,三成香港人有意移民大馬。這肯定是逛人的大話,但兩地樓價落差之大,一定會讓不少人心動。可能不是那方的樓價過低,而是香港實在太高了。

回來後,與一位年輕人談起,他對檳城沒有什麼認識,但對馬六甲的房地產有興趣。我沒有到過馬六甲,它的歷史名氣遠大於檳城,早些年與檳城一起列入了聯合國文化遺產名錄,是我一直想去一遊的地方。馬六甲位於吉隆坡與新加坡之間,地環位置比檳城優越,人口卻只有七十幾萬,比檳城少達一百萬。這情況可能改變,計劃連接吉隆坡與新加坡的高鐵會經過馬六甲,將為馬六甲帶來新機遇。那位年輕人對馬六甲有興趣應與此有關。

又聽一位剛從荷蘭自由行回來的年輕人大談起那邊有多好來了,人友善,環境好,住得舒服,打黑工也可以有不錯的積蓄等等,值得去移民云云。可是上面那位對馬六甲有興趣的年輕人大不以為然,視荷蘭為道德淪喪之地,當地教會竟要香港的援兵去宣教呢。

香港之外一定有很多讓人驚歎的地方,香港則有很多不如人之處。然而香港也有許多地方人所不及,這往往是長住在這蕞爾之地者體驗不到的。日前讀到一些移居台灣的香港人在網上的集體回憶,其中包括地道的香港口味。香港茶餐廳的口味也值得魂牽夢縈?只有移居外地的香港人可以對之置評。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筆下留情」版頭照片題詠之七十(2018/06)

天生麗色紫如藍  窈窈幽瞳幻若嵐
漂泊天涯沿水逐  湖溪處處紫眈眈
(鳳眼藍,原產巴西,作為觀賞花種遍世界;在中國名水葫蘆,亦作飼料。)
剛從士裡冒出頭來,
炯炯巨眼如探射燈張開。
是羡慕我們的青葱?
是祝福世界進入新世代?
都不是。
目光中帶着擔憂,
充滿關愛。
世界不知會由誰主宰,
烏雲已密布在天外。
不要發呆,
你最需要的,
是能耐。
(陽台即景)
翅翼初成魄未閑  目張乍見彩斑斕
不慚裝素無顏色  明日妝容變幾番
(貴州馬嶺河偶拾)
狂風幾度雨幾番  夢醒披星夜未闌
笑語依稀如往日  家門應已鏽斑斑
(檳城街頭繪畫)
香車待月日偏長  午後佳人戀蓆涼
待得共翔花徑上  兩輪飛轉播花香
(檳城路旁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