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民主:辜鴻銘百年前的雋見

很多人對辜鴻銘的第一個印象是他的狂,狂放、狂傲、狂狷,然後是他曠世之才。這讓人們對他的評價兩極化,如林語堂詡之為「怪傑」,胡適則稱之為「怪人」。伏爾泰說:「正人君子最大的不幸,是缺乏勇氣。」在晚清、民國、五四時代,幾乎所有「有識之士」都對中華文化、中華傳統視如敝履之世,辜鴻銘不但敢於舉幟揮戈,逆流而上,最不缺的是勇氣,而且勇到狂,勇到怪,令時人側目。

一九一五年,他應蔡培之邀到北京大學主講英國文學,掛着小辮走進課堂,狂傲的北大學生一片哄笑,他平靜地──當是用純正的英語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一下子讓自視為天之驕子的學子默然無語。

有人說,辜鴻銘之狂放是「帶淚的表演」,他不惜用偏執的態度來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可是在學問面前,辜鴻銘是謙謙君子。他一九二四年起到日本講學三年,在《民主是什麼》的演講中開宗明義就說:「我怎麼說也算不上是一個學者。因為在浩翰的客觀世界面前,我所得到的知識是非常淺薄的。」

那時「德謨克拉西」德先生在中國和日本風頭正勁,辜鴻銘青年時代主要在歐洲學習歐洲文化,憑着第一身認識和體驗,對歐洲式民主有大不一樣的見解。這樣的民主至今又經歷了近百年實踐,重讀這篇演講,仍不得不佩服他洞若觀火之見。

這篇文章收納在他的最著名英文著述《中國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Chinese People) 一書中,書中論述的其實是東西方明比較,既讓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東方文化,也讓中國人面對西方的強大不可迷信,不必妄自菲薄。他指出:「歐洲的那種『德謨克拉西』是未完成、不成熟的……含有破壞因素,所以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東西。」這話如今聽來,仍可震聾發瞶。

他比較了孟子「得之邱民為天子」(democracy 中的希臘語根 demos 是農莊的意思,相當於「邱」) 的「民主思想」和歐洲的流氓崇拜、破壞性民主,指出「真正的民主其實不在於民主的政治,而在於民主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民眾即使不了解投票的方法以及內容,未曾有這方面的體驗,也能自然地約束自己的行動……。」

演講最後一句話是:「我們東方文明之中所說的『王道』,指的就是民主社會的理想,也就是擁戴有德君主之治。」

在百年前,這樣的結論像空谷傳音,弘曠而空洞。經歷了世界的百年巨變,特別是中國近年驚世巨變之後,東西方都有了可供進一步考量的歷史經驗,這聲音就不再空洞了。

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中比較歐洲與中國的宗教觀,引用歌德的話指出:「唯有廣大民眾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生活,唯有廣大民眾過着真正人的生活。」證之於民主亦一樣,它體現在廣大民眾的生活中,不必通過票箱、選票去證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