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比這比一倍有餘。 |
對於這座就在香港旁邊興建的超級大橋,從香港傳媒看不到多少好消息。若有報道,離不開香港段內工程之延誤或超支、對環境又發生了什麼壞影響、或發生了什麼工業意外等等,總之不會有好事。傳媒的「壞消息才是好消息」報道方針,視好消息不是消息,不值得報道。於是,你不會知道工程涉及多大的設計難度和施工難度,有關人員又克服了多少困難,取得了多大成就。
展覽中的短片只有幾分鐘,其實只能很概括的介紹。網上有中央電視台「超級工程」系列短片,其中的「港珠澳大橋」一集有更深入了紀錄。看了,應該對這座創下不少世界紀錄的大橋感到自豪,香港人很值得看看。
這座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建造環境非常「惡劣」:要跨越的海域每天有四千餘艘船只通航,海底是珠江沖積沙泥形成的「豆腐」海床,經常受到颱風威脅,因為周圍有三個繁忙機場,限高使橋躉無法使用起重機吊裝,環保的要求被稱「苛刻」,等等。這使它的建造從設計到施工都面對着非常巨大的挑戰。
興建中的三山大橋 |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基建發展速度驚人,完成了大量讓世人驚艷的工程,還有不少讓人咋舌的大膽工程在構思和進行中。有人說,中國人有做大工程的傳統,歷史上的萬里長城、大運河就是這樣造出來的。這有一定道理,秦始皇之統一中國其實與此有關。在此之前,中國曾有大小方國盈千上萬。「國」字指的其實就一個用牆圍起來的小地方,它的統治者做不了大事,反而彼此之間因為用水等問題不斷殘酷相爭。統一「天下」以息紛爭、成大事,例如治水,於是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紐約時報》去年一月有過一個 In China, Projects to Make Great Wall Feel Small (中國讓長城失色的工程) 的報道,列舉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工程,又引用專家的分析,認為有「好大喜功」而政府嚴重負債之憂。中國的確有「大白象」工程,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弄出來的,至於真正的重大工程,經過長時間論證,這樣的風險很小。
剛看到,又有一條非常飄亮的大橋在興建,是張家口與北京之間的三山大橋,是為了籌備二零二二年冬季奧運而建造的,設計概念源自奧運五環和單車的輪子結構。它由三組交叉的拱形鋼結構組成,最大跨度95米。交織的五環在最高點和最低點相連,圓環上的鋼索把橋吊起。從高處俯瞰,整座大橋呈DNA雙螺旋結構。
隋代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安濟橋 (趙州橋),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而完好的大跨度單孔石拱橋。中國的現代橋梁無愧於這樣的優良工藝傳統。
**
紀錄片:超級工程之港珠澳大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QuF6ICr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