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蓄勢七十年,寨卡病毒猛撲

歐洲疫病防控中心的寨卡病毒近三個月蔓延地圍。紅色:廣泛傳播,
發現超過十宗本地傳播病例;黃色:零星傳播,本地傳播病例不到十宗;
藍色:二零零七年以來發現病例,但過去三個月沒有病例。
新加坡突然在一天內檢驗出四十多宗本土傳染的寨卡病例,說明當地一些蚊子已帶病毒。從標示寨卡疫情的地圖可以看到,香港已岌岌可危,必須提高警惕。香港是國際化大都會,從全球化得益甚大,然而全球化是雙刃劍,有利亦有弊,受害自是難免。

寨卡病毒染是去年才成為熱門新聞的,原因是疫情在中南美洲快速擴散,受影響的包括當時正在密鑼緊鼓籌辦奧運的巴西。巴西二零一五年五月才發現第一個病例,接着就傳出有四千多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婦誕下小頭畸嬰,一下子震驚世界。世界衛生組織和相關國家美國政府都採取了緊急措施。

寨卡病毒卻非突如其來,其實早在一九四七年就在非洲烏干達猴子的身上發現,它的名字寨卡 (Zika) 就是源自猴子聚居的寨卡森林。到一九五二年,烏干達和坦桑尼亞先後發現了人類感染個案。病毒之後傳播到非洲、亞洲一些國家。二零零七年,第一次大規模疫情爆發,地點是西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 (Micronesia)。二零一三年,病毒傳播到南太平洋的法屬玻里尼西亞 (French Polynesia)。二零一四年,智利在復活島發現了第一個本土感染病例。病毒接着傳播到美洲大陸,從南到北都波及了,哥倫比亞二萬多人受感染。歐洲也發現傳入的病例。

在香港的周邊,印尼、泰國、 菲律賓、越南、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孟加拉,還有馬爾代夫、東薩摩亞、斐濟等島國都已被入侵。

病毒看來是從非洲經太平洋的島國跨島向東蔓延的。蚊子的活動半徑有限,應該沒法在太平洋孤懸的小島之間來往,只能靠躲在人類的交通工具上「偷渡」越境;或者靠傳播介體,如飛鳥和人,把病毒越洋傳播。總之,寨卡病毒已呈現蔓延全球之勢。這樣的全球化,正是世界衛生組織 (WHO) 最擔心的。

WHO 十多年前就發表了《全球化與傳染病》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化是個複雜和由不同方面構成的過程。它由經濟、技術、政治、文化、環境等力量驅動,而在不同層面對健康衛生構成影響。報告在結論中指出,全球化看來已在生態、生物和社會環境上,對某些人群構成重大影響。它警告,由於發達與欠發達國家之間在衛生防預上的不平衡,較貧困國家受傳染病的影響可能被忽視。報告認為,傳染病問題理應與貿易、投資等問題一樣受到重視。

寨卡應毒是在被忽視近七十年之後,才向全球猛撲的。可以相信,一定還有什麼被忽視了的病毒在蓄勢待發,加速發展的全球化正為它們醞釀更佳的蔓延條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