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從大媽舞看世界陰陽逆轉

大媽舞──用一句用濫了的話來說──是大陸近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管你到大陸哪個地方旅行,不管晨昏明晦,總會在哪個地方見到聯群結隊的中老年婦女在音樂伴奏下起舞。偶爾也有男的,如萬紅叢中一點綠,聊勝於無。這已成為一種「現象」,遍地開花,不可忽視。聯繫到世界性的「陰盛陽衰」趨勢,更加值得關注。

大媽舞之興起不知道始自何時,大概自從越來越多女性從工作、家務中得到「解放」之後就開始,她們有閒而關心起健康和生活情趣之下,開始在公園、廣場「扎堆」跳舞,集健身與娛樂於一身。跳的舞有潮流。最初多跳五十年代流行過的交誼舞,男的不少。後來扭秧歌,敲鑼打鼓,吵耳得很。現在又多是各種流行曲,革命的或不革命的,都節奏強勁,而男的越來越少。

這通常都有師傅領舞。我曾到北京天壇公園看晨運,見到很專業的領舞者,看似是退下來了的專業舞蹈員,看着她在古柏林中的晨曦中妙曼起舞,比欣賞舞台上的表演更賞心悅目。

跳舞的大媽主要是同一社區的街坊,常常一起跳舞自然有利加強自從大樓換平房以來冷淡了的社區關係。有人從西方社會學的角度看,認為大媽舞是好東西,有利於重建「半熟人社會」、「熟人社會」,這正是西方求之不得的。

大陸「觀察者」網一篇文章指出,美國研究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指出,靠警察根本解決不了治安問題,更好的是社區治安制度(community policing),說白了,就是靠「熟人社會」中近於自治的「互相監督」,既防罪於未然,也調解社區糾紛。據說,這種預防式的新型治安觀念正逐漸在全球興起,英國、新加坡、加拿大、以色列、挪威、瑞士、丹麥、法國等國家自二零零零年後都在努力推廣。

這顯示,大媽正形成一股重要的社會力量。這股女性力量,在里約奧運中也受到注意。《紐約時報》日前有專文論及不少國家在奧運「陰盛陽衰」問題,指出在參加過至少兩屆奧運的國家當中,女選手獎牌多過男選手的有 29 個,包括美國。奧運會中為男性而設的獎牌有五百多個,相對之下女性少近一百個。女選手拿到的獎牌多過男選手,就更說明男選手相對之不濟。

在里約,美國拿到 121 枚獎牌,女的 61 枚,男的 55 枚,另外 5 枚屬男女混合項目。以美國女選手拿得 27 枚金牌計算,假設她們屬於「美國女兒國」,她們可在獎牌榜上與英國並列第一,高過中國。

究其原因,關乎女性的社會地位。美國國會一九七二年通過了名為《第九條》(Title IX) 的修正案,禁止在教育系統歧視女性,從而使女子在校園得以參與獲得政府資助的體育培訓。美國一向男勝於女的奧運成績差距,到八十年起縮小了。到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情況更逆轉。

《紐約時報》的報道說,在中國,這項成就提前了 20 年,從一九八八年漢城奧運開始就一直女勝於男。

再擴大一點看,有更大範圍的「陰盛陽衰」。繼德國、英國等國家之後,美國看來也會由女性掌政。這一點不叫人驚奇,看看世界各地大學情況都會知道,男性已在大學這起跑線上輸了,而且輸得很傪。

1 則留言:

  1. 我覺得不是男性差了,是現在女性多機會做這些事而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