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一位朋友帶著點黠慧笑意說:我手下全是碩士。但他接着便訴起苦來了,說這些高學歷之輩怎樣有知識無常識,書是讀得不少,可是缺乏歷史知識的ABC,下筆為文如不小心把關,常會弄出笑話來。
昨天讀書,看到一段話,可真要讓這位朋友看看。那是在《世界是彎的》上面讀到的。
書的作者戴維.斯密克(David Smick)有一次與紐約一位「如日中天的管理咨詢人士」吃午飯時隨便提出一個問題:「作為一位出色管理者的秘訣是什麼?」那位仁兄毫不猶豫地回答道:「能夠容忍平庸!」
他的解釋是:幾乎所有的管理人員都知道,「每一個組識機構都有80%左右業績或表現平平的人員,而剩下的20%就屬機構的精英,正是這些精英給機構帶來了轉變,提高了效率,也就是說,正是這一部分人才決定了機構的成功與失敗」。
他的結論是:「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你不能夠忍受平庸,那麼你就無法戰勝自己的觀念。因此,這裡的關鍵是能夠打造一支精英團隊,並且能夠給他提供發揮水平、提高機構效率的機會,當然,與此同時,還不應該冒犯表現平庸的人員。」
這裡所說的,就是眾所周知的20/80法則,或者叫「柏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是說事物中80%的結果經常取決於20%的因素。你可以看到,社會上兩成的人掌握了八成的財富,這20%人中的兩成(4%)又掌握着那80%財富中的八成(64%)。不同機構中於是都可以看到相似的情況:八成成果源自兩成精英分子的努力。
好了,那八成的非精英分子可有什麼作為?
David Smick又講了另一個故事:高盛集團的CEO享利.保爾森(後來當過美國財政部長)有一次公開大言不慚地說:「在高盛,15-20%的員工實際上創造了80%的價值。我認為,我們即使大量裁員也不至於影響到公司的運轉,甚至還有可能更有利於公司的發展。」
這話一出,眾議譁然,保爾森結果要在集團內道歉。
後來有人打趣說,保爾森其實不必這樣做,因為在競爭激烈的高盛內部,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20%中的一員,誰都不會為保爾森的話而緊張。
那80%非精英分子的最大存在價值,其實就像金字塔的基座那樣,默默地托起了金字塔的尖頂。不可能存在只有塔尖的金字塔,而都是精英分子組成的隊伍,必然會分化出精英中的精英來,於是巴塞隆拿只有一個美斯,曼聯只會一個C朗拿度。
任何社會、機構都是由精英分子統治的,不同的只是培育精英分子的系統有異,或者由院校培育,或者由黨派培育。可是誰都不能擔保20%的精英分子不會弄出個「大頭佛」來。David Smick因而有此話:「從我的本能感覺出發,我認為社會精英人士還非常有可能把國家的事情搞糟──越南和伊拉克就是鮮明的例子。」
金融海嘯以來的例子就更鮮明了,整個美國金融體系就是被華爾街那些精英中的精英──20%中的20%中的20%──搞垮的。本來看似穩如泰山的許多龐然大物,如今安在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