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煙火氣:廣州、澳門、深圳

廣州文化公園早晨一角
日前在廣州坐的士時,與司機 ── 一個河南來的小伙子聊起來。他已在廣州幹了三年,也到深圳幹過,說是生活過得「還可以」。對比廣東這兩座城市,他說:廣州較有煙火氣。

歸納得真好!

我也喜歡廣州多些,除了因為舊時的生活印記,也正因為這裡有更濃的人間煙火氤氳。

澳門也一樣。返廣州的前一天,因事到澳門一轉:中午十二點半坐船出發,翌晨一點回到家,前後13小時,確是匆匆一轉。其中只在吃飯時有約一個半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到永樂戲院附近的街道走走。以前多次到澳門,都在熱門旅遊區活動,很少到華人居民生活的舊區去。永樂戲院一帶,路窄車多,鮮見交通燈,但路旁多欄桿,路上多斑馬線,行人與車輛很有默契,穿行毫無困難。小店也多,有不少食肆,茶餐廳、麵店、煲仔飯、烘焙店(賣葡撻)、咖啡店,不走多少步就有一家。蓮溪古廟前有路邊食檔,經營粥粉麵炒菜。時將入黑,古廟無甚香火,食檔則生意興旺。

這裡是華人傳統居民區,交錯縱橫的窄路兩旁,幾層高的舊樓密集,間中有相對較新而體積非常巨大的大樓,在眾多低舊樓簇擁下,如同太空堡壘,壓逼感強烈,景象有點荒謬。我突然覺得有如重臨建築無序的九龍寨城,但這裡環境整潔,秩序整然,惹人有重遊之思。吸引人的,正是煙火氣。

澳門的路邊食檔

到廣州,我多愛到舊城區轉悠,在閑逛中尋找生活情趣。住的酒店在海珠廣場附近,連續兩天都一大早「度街」去,一天沿長堤向西走,走進別具歐洲風情的沙面,再走到西關一帶的街巷,重建活化的永慶坊片區,和從臭水溝重展新姿的荔灣涌。一天沿江向東走到海印大橋附近,再折到市內舊街往回走。

永慶坊是廣州市的新名片,古老而時尚,名店林立,遊客一車車到來。可是這地方對我總有「隔」的感覺,覺得造作而不親切,其中欠了一點甚麼。

細想,欠的就是煙火氣。一切虛有其表,內無其實,都是為吸引遊客而設計的,樓房中不住幾個本地居民。

廣州舊城區整體而言生意盎然,那怕不少地方有些破舊。那天走到十三行,一個曾經讓廣州蜚聲國際的地方,如今是成衣批發中心,有多座專營服裝的大樓。是時正值上班高峰期,如潮而至的上班族都是妙齡女子,一色的青春靚麗、身材苗條。我逆向而行,庶幾可以從人流中感知廣州女子最新流行什麼穿着、佩飾、化妝。路邊,大包大包的服裝物流也開始流動了。

人流是從廣州文化公園涌出來的,公園另一頭是地鐵站。文化公園曾是廣州的著名地標,過去收費入場,現在免費開放。進去,看到廣州早晨的一大景觀:晨運。一批批晨運客各佔位置做不同的運動,態度認真而不失悠閑。內地一些地方的晨操晚練有走火入魔之嫌,廣州人務實,似乎未見此弊。

深圳更常去,有更多新穎的創意、設計,摩登、時麾,可就是不如廣州和澳門親切,欠的就是有着本土風情的煙火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