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生活中的藝術:聽南非黑牛斧頭合唱團

< 南非「雷村黑牛斧頭合唱團」

毛澤東論藝術有句著名的話: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話強調的是藝術與生活的關係,生活是一切生活的源泉,藝術離不開生活。當你欣賞到很富有生活氣息,而又不流於生活的重覆的藝術時,是很舒服的享受,就像穿上一身乾淨、適體、帶着陽光清新味道的衣服一樣。

昨晚去聽南非「雷村黑牛斧頭合唱團」(Ladysmith Black Mambazo)的無伴奏合唱音樂會,就有這種感覺。

這個合唱團是世界無伴奏合唱(Acappella)的殿堂級藝團,成立差不多半世紀以來,在國際建立了極高的名聲,已成為南非的文化品牌。前總統曼德拉到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也帶着這個合唱團去表演。它受歡迎,除了藝術上的成就之外,是很強烈的南非傳統文化特別是祖魯族文化特色,從演唱到表演風格都別樹一幟。它的音樂的一個主要來源,是南非黑人礦工的歌曲。在種族隔離年代,背井離鄉的黑人礦工的唯一娛樂就是唱歌,這是一種叫Isicathamiya的音樂。這種音樂後來隨礦工傳到南非各地。

合唱團來了九個人,九個一大三粗的黑人大漢,一開口就聽得出有別於西洋美聲唱法,是很自然、不作雕飾的民間歌聲,很動聽。合作、默契就更加無可挑剔了,九個人渾然如一。所有歌曲,領唱的一開口,其餘八個人就無誤的跟上來,連一個眼神的提示都顯得多餘,更不要說要一個琴音作音高標準了。唱歌對他們來說,似乎比說話還自然,是他們的一種生活形式,而並不是表演。編排是肯定有的,包括有部落文化特色的舞蹈動作。看得出,這些舞蹈動作都不專業、規範,甚至有時有些笨拙,各個成員的舉手投足不盡相同,各有性格,有跳皮的,有倒蛋的,有靈活的,有硬朗的,有含蓄的,總之在統一之中有即興的自由發揮,顯得自由活潑,滑稽的動作有時逗得鄰座一名幾歲的小妹妹咯咯大笑。

合唱團根本就像圍著篝火在自得其樂,只差沒有披上更有民族色彩的服飾、執上長矛盾牌而已。

無伴奏合唱在香港不大流行,近年才有一些有心人組成小型合唱團表演。這種合唱對技巧、修為上有更高要求,但勝在自娛性更高,組合靈活,幾個旗鼓相當的人可以隨時隨地自我陶醉、表演一番,不像器樂合奏那麼受場地、樂器組合限制。

早些天,在亞視看到也是來港參加無伴奏合唱系列表演的美國布朗大學合唱團到香港的中學推廣無伴奏合唱的報道,見到那些中學生反應非常雀躍,在合唱團成員的帶動和指導下,嘗試簡單的無伴奏合唱。黑牛斧頭的成員昨晚也有這一手,讓全場學唱幾個簡單的樂句,全場唱起來後,合唱團的成員才施施然出台和唱,形成合作,全場氣氛熾熱。

合唱團在每首歌之間作一些簡單的介紹和插科打諢式的談笑之下,一首一首的唱下去。可是多聽了,就有點單調的感覺。歌曲的內容、色彩、配排、節奏雖然都有變化,但幅度不大,這是令人不夠滿足的。

**

「雷村黑牛斧頭合唱團」演唱的 Hello My Bab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85QrbR5oUE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