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對禁毒是否要反思?

毒品的禍害是不待言的,沒有人會否認。有理智、有修養、重視生命的人,不會接受、不會沉溺於毒品,那怕是煙酒。

問題是,嚴禁是不是最好的方法?

很多地方都曾經禁酒,把酒也列為毒品。美國上世紀初仍然禁酒,那也是美國黑道最猖獗的年代,很多美國的著名黑幫電影都拿那個年代做背景。

酒後來解禁了,如今,除了極少數地方之外,沒有地方會禁酒。這不等於酒的危害性消失了,香港近年反而更加重視酒的禍害,嚴厲打擊酒後駕駛。但即管這樣,相信也沒有人會提出要禁酒。

煙草也一樣,每年死於煙草的人,數以百萬計,也不會有人提出不准售賣煙草,因為知道把煙草推到地下去,反而會形成難以控制的黑市,為黑幫製造一個龐大的市場。

近年來,很多國家已開始反思對毒品的取態。在歐洲,荷蘭開了風氣之先。它沒有讓毒品合法化,只是在執法上兩眼皆閉,不再抓人。真正讓毒品非刑事化的是葡萄牙,二零零一年就宣布個人可以藏有大麻、可卡因、海洛英和去氧麻黃鹼(methamphetamine)非刑事化。

爭議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幾年下來,情況怎麼樣了?《時代》周刊四月時有過一份報道,值得讀一讀。

報道引述美國卡圖學院(The Cato Institute)四月份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非刑事化五年之後,葡萄牙年輕人「非法吸毒人數」與因為共用針筒吸毒而感染HIV的人數下降,尋求戒毒的人數倍增。

美國12歲以上青少年長期吸毒者達到驚人的39.8%,而葡萄牙15歲以上長期吸毒者只佔10%,比率是歐盟諸國中最低的。五年間,葡萄牙第六級與第九級學中的長期吸食非法毒品者從14.1%降到10.6%;12至18歲吸食海洛英者從2.5%降至1.8%;死於海洛英等毒品人數減少一半。

美國在禁毒戰上卻是節節敗退。《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Nicholas Kristof本月十四日就美國的毒品禍害發青了一篇文章:Drugs Won the War (毒品打了勝仗),概述了情況,並提出了解禁的新思路。

今年是美國自尼克遜總統宣布向毒品開戰的40周年,這一仗化了大約一萬億美元,後果如何?

文章提出三個結果:第一,入獄人數大增,一九八零年有4.1萬人因毒品罪名入獄,如今有50萬人;第二,肥了毒梟,你一禁,毒品就漲價了;第三,浪費資源,各級政府一年花441億美元反毒,而用於戒毒治療的約只及六分之一,獄中有毒癮者每七個人只有一個得到治療。

我不吸食任何毒品,即使對香煙也極度討厭,因為煙草對身體有害,會令人上癮,本質上就是毒品,不過是合法的毒品而已。但我認為社會對毒品的態度應當檢討一下,想想目前的嚴格禁毒是否真的收到成效,是否應探討一下可有其他較好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