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摸索到觀復博物館去

中國近年興起了收藏熱,這應當是社會「富起來」的副產品,有錢的人多了,有了閑錢和閑情,於是紛紛「立品」起來,找一些有文物價值的東西來點綴一下自己的廳堂。有些是附庸風雅,有些是想追求升值,有些人是要懷舊,但也有很多人是希望為子孫多保留一些文化遺產,並從中得到探求失落了的文化的樂趣。

這紅了一個人──馬未都。

馬未都在改革開放之初是搞寫作的,是作家也是編輯,他當時已開始對收藏有興趣,業餘地一點一點的積累、學習。後來索性捨寫作之路,專事收藏,並成為大家。他近兩年被邀請到央視的「百家講堂」開講後,名聲更炙手可熱,幾本講收藏的書,到處可見。

話雖如此,我到北京想「打的」到他的觀復博物館去,截了三輛的士,司機都不知道博物館在哪裡,所在地張萬墳也沒有人聽過。在北京,要有北京戶口才能當的的士司機,主要都是以前城外的人(城裡人不屑幹這個活),連他們都不知道這個北京五環外的地方,可見博物館的名氣相對來說還不夠響。

最後,按着旅遊指南坐公車去。一直坐到車上只剩上屈指可數的乘客,到了完全是郊外的地方,才找到建築設計並不醒目的觀復博物館。

觀復博物館是一九九七年成立的,號稱新中國的第一家私人博物館,最初開在琉璃廠,一再搬家、擴充後,零四年才搬到現在佔地八畝,展館面積四千平方米的新館。這新館,與省級的博物館相比,在規模上還不及。但會比一些中小型城市的博物館好得多,主要差別應當是那份對文物的尊重和誠意。

觀復博物館不算大,兩層高。目前展出的,一層有陶瓷館、家具館、工藝館;二層有油畫、門窗館,其中最可觀的是家具館和陶瓷館。

如果你是喜歡中國古董家具的,到這裡的紅木(酸枝)廳、紫檀廳、黃花梨廳、雞翅木廳走走,一定非常愜意。上海市以天圓地方概念設計的市博物館很有氣派,裡面也有家具館,藏品就不及觀復。有點可惜的是,那些本該與人的生活關係最密切的展品都拒人千里。其實,這些硬木家具如果讓人摩挲摩挲、用屁股揩揩,添點人氣,會更加漂亮。

陶瓷館也很值得留連,但可能展館不夠大,馬未都書中介過的一些精品,沒法找到。

油畫館看來並非博物館的重點展出,不過也大有可觀。藏品以中國現代的中青年畫家作品為主,偏於具像、寫實風格。百來幅作品,可以顯示出中國油畫創作的深厚實力。這些作品未必是國外拍賣會上最吃香的一類畫作,但一定更有觀賞價值,而當風氣一變時,誰知道不會洛陽紙貴?

博物館的小賣部也值得逛逛。這裡有設計和製作很認真的硬木家具,還有圖案很有心思的多種絲巾。絲巾的圖案很漂亮而古雅,一了解,才知道都是選取館藏精品的圖案複製的,都大有來頭,而且製作工藝很精細。二三百元一條,絕對「抵買」。

例如附圖的「萬福夔龍紋」長巾的圖案取材於清朝時期納繡萬福夔龍片。明清時期絲綢圖案的構成主要採用了連綴、散點、幾何形、幾何紋加花等幾種形式,在地紋中, 以卍字紋的使用最廣,因為它有綿延不斷的含義,叫做「萬字不到頭」,與蝙蝠、夔龍配合,喻為福壽萬代之意。

(北京行之十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