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傳來「NOW新聞」網本月十九日(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九日)的一個截圖,壓在圖片上的標題是:
近年單獨行山
意外死亡率
接近一成
警籲山友結伴同行
這標題文字零碎,沒有主詞,語意模糊。把它串成句子,是「近年單獨行山的意外死亡率接近一成,警方呼籲行山者結伴同行」。傳達的要旨是: 單獨行山很危險。
可是危險到什麼程度就費解了,「意外死亡率」怎麼理解?是:
A、單獨行山,意外死亡的比率接近一成?
B、單獨行山發生意外者當中,死亡的比率近一成?
假設一百人單獨行山,A 意味着有十人死亡;B 難有確數,因為不知道有多少人發生意外,若一百人中有十人發生意外,則一人死亡。
在網上查看了其他傳媒的相關報道:
「有線新線」的標題:獨自行山遇意外死亡率達一成 警籲市民結伴同行
「明報網」:警:單獨行山死亡率近10% 高於結伴同行6百分點 籲市民避免單獨行山
單從標題來看,「有線新聞」網的意思模棱兩可,理解為「獨自行山『遇意外死亡率』達一成」,是A;理解為「獨自行山遇意外(,)死亡率達一成」是 B。「明報網」很明確是 A,並在內文進一步闡明: 「據警方數字,單獨行山的死亡率接近10%,結伴同行的死亡率則低於4%。」意思是一百個單獨行山者中有近十人死亡 ── 這很荒謬,比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高多少倍?
究竟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我比較了各傳媒的報道,在「文匯網」中找到較具體的數據: 「根據(警方提供的)有關(對行山遇險者搜救)數據分析,在65名獨行客中就有5人死亡,死亡率接近一成,而在191宗結伴行山人士求救個案中有7人死亡,死亡率接近4%。」它的報道標題不那麼聳人聽聞: 「單獨行山易遇險 樂行App助救命」。
新聞材料顯然是警方提供的,但我不到相關官方新聞稿。有新聞業朋友告知,因應當前香港的行山旺季,警方日前聯同多個部門會見記者,提供了搜救行山遇險者的數據,呼籲行山者注意安全。 警方提供了「情況便覽」(Media Fact Sheet),但沒有發通稿。傳媒的報道材料主要源自「便覽」,當中的統計數字來自二零二一年九月到二零二二年八月共 256 宗對行山遇險者的搜救行動。據此,B 的理解才是對的。
即「近一成」是指單獨行山者中遇險求救者的死亡率。要補充一點:當中有六人在西貢遠足時失蹤,只有兩人生還,即死亡率高達66%。
我一直認為,各種語文、文字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中文是意合式(parataxis)文字/語言,西文是形合式(hypotaxis)。意合式文字比較自由、靈活,適合寫詩;形合式文字比較約束、嚴謹,適合寫文件。中文總體上有個趨於嚴謹的發展趨勢,以適應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發展。若不注意在適當的場合、時間說適當的話、寫適當的文字,隨時會「撞板」。傳媒「單獨行山死亡率」這樣的標題,已屬見怪不怪,要計較的話,眼不見為淨好了。
上述新聞可以怎麼標題?不妨考慮:獨行山友遇險求援,失救者近一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