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從「卓慧思」看英國的「慧思」

英國最短命的首相 Liz Truss 不久前只過了45 天首相癮就被轟下台了,淪為英國以至國際笑柄。這位小丑般的女士鬧過大量無知的笑話,以致她「卓慧思」這在香港的中譯名反倒形如反諷了。剛才又在英國《觀察家》周刊讀到一則關於她的「逸聞」,覺得可以推介一下。

英國有個英中協會,中文名字好像是民間組織,英文叫 The Great Britain-China Centre。它的官方自我介紹是為「an executive non-departmental public body of the Foreign, Commonwealth and Development Office」(英國外交部一個行政性非部門公共機構),這頗費解的用語是指英國一種半官方機構,不是政府部門的組成部分,但行使政府部門的職權,其首長要向英國國會負責,而資金來自所屬政府部門。例如,英中協會的經費靠外交部撥出。


卓慧思冷不防當上首相之前,是外交大臣。《觀察家》周刊六月時有報道說,英中協會可能要關門了,因為卓慧思以削減預算為由拒絕續批給英中協會的50 萬英鎊撥款;八月的跟進報道則引述卓慧思身邊人員所言說,真正的理由是卓慧思視英中協會為 a China shill organisation,證據是它與中共官員打交道,對北京太和氣 (too cosy) 了。


Shill 是美國俚語,指受僱於賭攤、引誘僱客上當的人,粵語就是「做媒(讀陰上聲)」。


《觀察家》以這個例子說明英國政客為了上位都在爭相對華強硬,之間已沒有鷹派和鴿派之分,只有hawk or shill 之分 ── 你不是對華鷹派,就是為中國「做媒」的。


文章引述牛津大學歷史與現代中國教授Rana Mitter的話指出:「We’ve gone from complacency to panic without the intervening stage of knowledge.」(我們跳越求知階段,從自大變為恐慌了。)關鍵是對華無知 。


文章說,在冷戰時期,英國外交部有大量俄羅斯專家,因為知道必須了解蘇聯。可是據《觀察家》去年的報道,英國外交部只有 41 人懂中文。最近的調查發現,英國自一九九九年以來,每年一直只有約三百名修讀中文的大學生畢業。文章認為,假若如首相蘇納克(港譯辛偉誠)所說,中國是英國的頭號威脅,為了要了解中國,該一倍兩倍地給英中協會增加撥款才對。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道,英國政府宣稱將關閉全英的約30所孔子學院,並將終止中國資金在英國資助的大學合作項目。報道說,在中國的海外影響力日益增強下,這是英國政府最容易做到卻又是最無關緊要的事情;英國缺乏與中國打交道的能力,又對中國實際運作方式不了解,才是對英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孫子「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之說,天下皆知。還要知道它的下句:「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從英國選出的最近幾任首相看來,英國政客對華固然不「知彼」,甚至連「知己」都做不到,必殆難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