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雙城記》開篇的第一句是:「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這至今是世界的寫照。它說的是法國大革命前後的法國。兩個半世紀過去,世界好了不少,然而也壞了不少,兩端之間的鴻溝興許更深更闊了。
小說的第二句同樣是眼前世界的深刻描繪,同樣值得重溫,:「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二百幾年來,世界最巨大的進步可能發生在科技領域,無論是農業、工業、交通、通訊、醫療等等都有飛躍式的進步,超越了那時最大膽的奇思炒想。
可是,科學進步了,不等於人們都擺脫了愚昧、落後。科學進步帶來新的生活環境,不等於其中的人們就能以科學態度看問題。今年以來爆發的全球新冠疫情,讓全世界驀然發現了一個陌生的世界,就是原來以為最先進的歐美發達國家,竟然有那麼蒙昧的一面。
據英國《經濟學家》周刊,疫情中,歐美近半新冠病死者死在護老院,儘管護老院院友只佔人口不到 1%。在採取群體免疫的瑞典,外交部長六月時困惑地說:政府早就禁止去護老院探望老人,為什麼其中仍有大量死亡?
瑞典衛生部門的確三月時就「建議」醫護人員戴口罩,但口罩沒有被列為必備的醫護防護設備。連醫護人員都不強制戴口罩,養老院護理人員就可想而知了。不少護理人員服務幾個護老院,一旦感病,就會到處傳播。
半年了,要不要戴口罩仍是歐美的爭議問題。在美國,這涉及黨爭、大選,問題更吵得熱鬧。
在中國,從一開始就明確要按科學辦事。這不僅指科學的措施,更指科學的研究。
中國的新冠疫情與二零零三年的沙士疫情有一點很不一樣。鐘南山說:「那個時候我們就搞醫療救治,對研究的總結,對指導全世界或者推動整個學科的發展總的來說注意不夠。但這一次我們中國的科技人員醫務人員是不一樣的,一方面是全力投入搶救救治工作,另外一方面也很注意總結。」
看看數據:到五月十日為止,國際上防控權威雜誌發表的新冠肺炎研究文章共 2150 篇,中國佔 650 篇,差不多佔了1/3。
科學似乎最有說服力,事實上不然。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學者 Hugo Mercier 日前在《傳媒辛迪卡》(Project Syndicate)上發表 How to Change People’s Minds About Science (如改變人們的科學觀),說的就科學共識對公眾偏見的無奈。文章提到近年的一些例子:氣候變化、轉基因食物、核能發電。政府往往屈從於公眾的無知,最好的例子是日本福島核災難之後,素來講究科學理性的德國也關掉了科學家認為既安全又環保的核電廠。
文章指出,公眾科學認知的問題在於人們多高估了自己的認識水平。
美國《大西洋月刊》認為,今天的美國人生活在一個「失敗國家」。 很大程度上,這是民眾科學認知的失敗。一百多年前,中國曾呼籲塞先生東來,今天,塞先生要西歸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