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確診數的疑問,知識的詛咒

全國確診數在湖北數字帶動下脫弦急升,黃為全國疑似數。
 早上打開電腦,看到疫情一個驚人發展:湖北昨天新增14 840個新冠肺炎病例。這比前天只增1638例激增近八倍。

是湖北疫情嚴重惡化了嗎?

不是。據全國衛健委消息:這是因為從昨天起,在湖北省的病例診斷分類中增加了「臨床診斷」一項,以便患者能夠早診早治,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這話不複雜,但我看得似明非明。什麼叫「臨床診斷」?為什麼增加了可讓患者能夠早診早治?這與原來的確診有什麼不同?

我東翻西看,花了好些功夫,才比較明白是什麼回事。

原來,湖北的統計中,12日就首次公佈「臨床診斷病例」數量,但沒有把它納入當日新增的 1638 個病例中。昨天的確診數字如果剔了臨床診斷類別,新增確診為1508例。按照原來的統計標準,確診數趨勢繼續向下。

疫情發生以來,要確診新冠肺炎,主要參考核酸檢測的結果。連續兩次陽性是確診,連讀兩次陰性則否。

問題是核酸檢測的時間要花較長時間,於是有一些患者雖然已有臨床病徵 ── 據醫生的臨床診斷 ── 高度疑似已受感染,可是由於未得核酸檢測確診而未獲醫院收治。這些患者難以入院及時治療的同時,有向社會擴散病毒的危險。還有一些患者雖然受到感染而在檢測中遲遲不呈現陽性。

這無疑是「嚴堵死守」疫情中的漏洞。

今天就發覺有這樣的病例:成都有夫婦大年初二到攀枝花聚餐,自駕回成都後,丈夫發病被確診;妻子其後一再發燒,可是核酸檢測連續呈陰性;醫生據臨床診斷,包括CT檢查,把她確診並隔離治療了;到第五次核酸檢測,陽性結果才出現。

也就說,在湖北,疑似病例只要在CT影像中有新冠肺炎肺部病變的特徵,即使核酸檢測尚未確認,也會成為臨床診斷病例,以避免漏診,改善「疑似多、確診少」的狀況。

昨天,有朋友聽到對內地確診數字的質疑,懷疑數字被故意壓低,以致確診數尤其是湖北以外的確診字字連續多天呈現下降趨勢。今天看到數字恰恰倒過來了,確診數字被大大推高。這會影響確診、疑似數字的統計,對治愈人數、病死人數等應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湖北昨天的死亡人數確實也大增了。

在尋求解惑過程中,想到另一個議題:知識的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這是寫作上的問題,意思是作者難以想像,他所知道的事情在不知道這件事情的人看來是怎樣的,於是寫出來的東西對外行者晦澀難明。

有這樣實驗:教一個未用過手機的人使用手機要多長時間?熟用手機者的答案平均為 13 分鐘,用過手機者(非熟手)說要20分鐘,其實需要32分鐘。你教過長者使用手機就知道箇中困難。The Sense of Style (風格的感覺)一書用一章來講「知識的詛咒」,其中提到:「你對一樣東西太了解之後,很容易忘記別人可能一無所知。」這叫專業自戀。我每讀到莫名其妙的產品使用說明,都「詛咒」這樣的自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