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具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美國三位研究消除貧困的經濟學家。相信很多人聽到這消息立即有疑問:中國是近數十年來消除貧困最成功的國家,從理論到實踐都做得非常出色,怎麼在這方面得獎的反為是他人?
中國建國70 年來,有七億多人脫貧。是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世界銀行二零一八年的報告說,「中國減貧成就史無前例」。自戰後以來,國際間給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援助達三萬多億美元,數量不少,全球貧困人口不減反增,問題出在哪裡?顯然,減貧措施做得不對,得獎的三位經濟學家的研究與此有關。
戰後,所有國家都謀求發展,特別是大量剛脫離西方控制的後發展國家。全世界都認為,應向發達國家學習,以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理論作指導。可是事實證明,能夠從低收入經濟體上升到高收入經濟體的屈指可數。
這是全世界都必須老實面對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陳平在評論中指出,這次經濟學獎的頒發其實等於說明,「承認資本主義的問題,即貧困」,「說明西方主流經濟學在社會的壓力之下也開始正視資本主義的問題,不再說什麼『完美市場』、『有效市場』、『看不見的手』」了。
英國《衛報》在相關社論中指出,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的目光一貫集中在傳統經濟領域,如佛利民等人的研究。搞笑的是,一九九七年把獎頒發給 Myron Scholes 與 Robert Merton,表揚他們的金融衍生工具理論;誰料第二年,兩人按照自己的數學公式合股經營的對沖基金,六星期內就蝕了 40 億美元,要接受破產保護。社論說,「世界經濟的主要比重已不在西方,經濟理論創新的思想者也不來自西方」,看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清算銀行中資深人員的構成就心裡有數。
三位隨機主義者(randomista)經濟學家用自然科學實驗那樣,設立對照組做實驗,研究哪種方法扶貧、助醫較有效。發現之一:在印度只要贈送一袋小扁豆,就能把疫苗接種率從5% 提高到 40%。這樣的研究當然有用,但能拔掉貧根嗎?
陳平認為不能,「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的微觀經濟學講個人選擇、講消費、交換、共有這些問題,並沒有真正講生產,他們在迴避國家政府的作用」。他把這個歸零於「空想資本主義」的修正版,它比完全迷信「看不見的手」進步了一點,但進步只屬微調,要遠離均衡就沒有辦法。 「中國扶貧做得那麼快,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政府扶貧的力度遠遠超過了哈佛、MIT扶貧實驗室所能所能給出的錢。」他認為隨機控制實驗最後的結果,肯定只是在貧困線附近小小地擺動。
《衛報》說,他們差不多十年前就報道了其中兩位得獎者的研究,諾獎的頒獎遲了近十年。
中國最近十年的脫貧成就,西方可能更加看不到。當過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認為,經濟理論創新一向產生於經濟發展最蓬勃的國度,英國、美國因此產生過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和經驗理論;如今,最有希望產生影響世界的經濟新理論的國家,是中國。對此,西方要若干年月之後才看得到和接受。即使在近水樓台的香港,也有大量這樣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