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範?《洗腦心理學》一書提倡 Stop and think,用香港一句廣告用告是「停一停,諗一諗(停一停,想一想)」。
在以前(不過幾十年前)相對簡單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簡單得多,不必太多心眼,甚至可以門戶長開,小孩隨街遊戲,對書本、報章、老師都充分信任。如今不一樣,譬如對傳媒的報道必須存疑、過濾,或另去求證。
讀者 Raymond LHW 昨日留言,讓我閱讀了一段本港傳媒的報道。報道只約四百字,很符合香港人不求甚解的快餐文化口味,標題是「長者分享假新聞數量多過年輕人七倍」。報道說,紐約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二零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18%共和黨人會分享假新聞,民主黨人不到4%;18歲至29歲受訪者中僅3%會分享假新聞;逾65歲的長者有卻有11%會這麼做;從數量計算,逾65歲長者分享的假新聞是18歲至29歲年輕人的約七倍;是45歲至65歲者分享的兩倍。
首先要指出,報道的標題與內容不符,編輯把「是……七倍」,誇大為「多七倍」了。這是小學生都應懂得分辨的數字概念,卻是傳媒英譯中時常見的錯誤。
更大的問題是,為什麼在分享假新聞上,後生仔與老人家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差異可以推導到更廣大人群嗎?不要期望給讀者餵食資訊快餐的香港傳媒有深入的報道和分析,上述報道就此只說「(據)推測(,)可能主要原因是長者接觸網路時間較晚,加上論證的邏輯較弱以及認知能力下降」,然後不忘揶揄他們「最後便會輕信這些資訊,成為大家笑話……」。
對於其中的年齡組別差異,參與研究的兩位學者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談到時謹慎得多:「我們不知道『老了』是不是與分享假消息有關係……不知道在現代數碼環境中長大的一輩 ── 數碼土生人(digital natives)── 到老了是不是也會多分享假消息。更須指出,年齡可能不過是其他因素例如對數碼媒體無知(digital media literacy)的表徵。」
長者對數碼媒體的熟悉程度遠遠不如出生以來就對着電腦和智能手機長大的年輕人,長者很多可以說是數碼盲,一旦逼於環境壓力也加人其中時,有如劉佬佬進大觀園,大驚小怪免不了:也如第一次吃豐盛的自助餐,囫圇舌棗是必然的,於是愛把不知所謂的網上資訊糊亂「廣傳」,令人「勞氣」。
以上研究其實只是對 fb 用戶在美國二零一六年大選時的表現抽樣進行的,有其特殊性。後來的揭露顯示,當時有大量專發假消息的網站,它們根據 fb 洩漏的用戶資訊,有針對性地投其所好送上假消息,都是支持特朗普、唱衰希拉莉的。愛看這些消息的特朗普支持者集中在中西部,年齡偏大,學歷偏低。他們一旦也跟上潮流玩起 fb 來,自然受到同聲同氣的假消息蠱惑。
於是,民主黨支持者中,轉發假消息的只有 3.5%,而共和黨支持者中則有 18%。
年齡並非沒有關係。美國的總統搞沸沸揚揚,但其實每次都只有四五成選民參與,過去的11次大選的投票率只有兩次起超過一半,二零一六年因為特朗普的出位搞局而達到 52.4% 是新高,其中18 至29 年齡組別的投票率增長達七成,從 19.9% 大增至 35.6%;65 歲以上則從 59.4% 增長到 66.1%。可見長者對大選的熱情高得多,對支持特朗普資訊的熱情自然也高。兩個年組別的人口數量,據我的粗略計算,都約佔人口一成餘,約四千萬人。
至於對社交媒體的使用和參與,年輕人肯定積極、活躍、熟練得多。美國 Pew 調查網有很多這方面統計,可以看到一個趨勢是,長者用戶近年增加很多,但在比例上仍遠遠落後,至於運用之純熟與積極就更不如了。社交媒體的一個特點是觀點趨同,人群以分,在社會矛盾尖銳之時,會刺激兩極分化,而不利於執兩參(參者,叁也)悟。這確是當前必須當心的。
即以「長者分享假新聞數量多過年輕人七倍」這新聞為例,就得當心,不要把美國人自己也不敢輕易下的結論套到香港來。這是真新聞,但並非好報道。
**
參閱:
Who was most likely to share fake news in 2016? Seniors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monkey-cage/wp/2019/01/09/who-shared-fake-news-during-the-2016-election-campaign-youll-be-surprised/
多謝蕭先生特意回應, 同意傳媒用字很多有心或無意的誤導, 讀者也應小心
回覆刪除昨日的引用只是參考, 明白此類報導不能「證明」任何「事實」
我個人歸納為「長者對假消息的識別能力不會比年青人高」, 無意亦無法證明長者和年青人的差別, 更無意以此誤導其他讀者
互聯網/轉發參與度, 可能長幼有別, 但辨識真假, 我相信取決於個人的批斷能力, 與年齡關係較少
不論長者/年輕人, 都不乏明事理重理據的人, 但亦有不少只看圖片/傳聞就亂作結論, 相信大家近日有不少體會. 就小弟而言, 家中長輩經常轉發假消息, 但作為教育工作者, 亦見不少同學未經深思就相信假傳聞
政見未必相同, 但我仍會繼續支持蕭先生的文章, 多年來擴闊眼界得益不少
重要的是實事求是。對這句話,大家都聽得多,說得多了,未必放在心上,甚至不明當中深義。倒是譯作英語會讓中文水平不佳的人較易明白:seek truth from facts。包括眼前的實事,世界的實事,不要聽別人高大尚說教,要看發生的事實,當代的事實,歷史的事實。李約瑟引用其老師的話說得好:要用廣闊的視野思考問題。
刪除蕭先生還是清醒的!
回覆刪除謝謝。每個人,只要有起碼的常識,起碼的道德認知,記得幼兒園就學過的行為規範,都可以對時局的是非有清醒的判斷。
刪除如果65+的總人數遠少過幾他年齡層,多一個人就會大幅改變百分比。所以總人數是很重要,不能只看百分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