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晨曦 |
千年敦煌真是個寶庫,有學養的有心人,常可以從一般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敦煌遺產當中,開發出一番精彩。稍為接觸一下敦煌學,例如饒宗頤教授這方面的著述,當知敦煌之壯美,以及自己之卑微。何培斌教授的講座以「美哉盛哉」為名,但不喜歡聽到有人隨便就敦煌藝術說「好靚」,而希望大家知道「靚」在哪裡。
莫高窟 |
敦煌壁畫、塑像都有上千年的發展過程,其中的變化脈絡有跡可尋,都可從中見到有中原文化不同畫論的依據。壁畫的畫師除了極個別的,都沒有留下姓名,其中當然有較稚嫩粗劣的作品,但留心去看,可見精彩百出。在莫高窟見到,敦煌研究院選了洞窟穹頂的藻井圖案印成絲巾,典雅而富麗,據說在不久前舉行的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中大受外賓歡迎。
敦煌藝術經歷過種種刦難而越千年發展至高峰,並保存到今天,非常難能可貴。這有各方面的原因。回來讀葛劍雄教授《中國歷史的啟示:統一與分裂》一書,在最後一章「千秋功罪」中看到這方面的簡短論述,很值得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熟煌月色 |
但另一方面,河西走廊的要靠中原文化而興旺。書中又指出,這裡本是匈奴等遊牧民族活動的地方,漢朝設郡後,遷徒到來的多是流民、罪犯、戍卒,文化經濟都低落。到西晉未年,中原大亂,大批官員、富戶、文人西遷。十六國時期,中原難民擁入河西者更多,其中包括不少著名學者。在當地相對較安定的環境,文化學術活動空前繁榮起來,後來更反哺中原。
從莫高窟可以清楚看到,當中的文化藝術成就,是東與西在特定條件造就下的薈萃,堪稱殊勝,彌足珍貴。
(絲路紀行之十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