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一城,個性迥異,絲綢之路是商品、文化交流之路,長城則是為關防而設,是兵馬廝殺、刀劍揮舞之地。
長城早在戰國時即有興建。那時,為防止北面驃駻的遊牧民族每為追逐水草與資財而南擾,多個方國夯土壘石為城以防衛。秦統一天下,全盤布防,連接長城,號稱萬里。漢武帝雖有大破匈奴的武功,仍不敢輕忽,築城更力,至今在河西走沿線處處留下漢長城遺址,黃土芒棘,蒼莽荒涼。
嘉峪關城樓卻是一派偉岸煌然。那天早晨到了嘉峪關,迎面首先見到的,是一座銅像,一名古代將軍跨馬仗劍,遙指遠方。這時,背景裡的城牆耀目,碧空中殘月仍留,讓人倍感歲月如流。雕像塑造的是明代將軍馮勝,嘉峪關關城就是他在明武五年(一三七二年)始建的,城樓自此成為明長城西端的起點,也是其中最大的關隘,比東面的山海關還早建九年。
這座關城是中原王國在西面的國防重地,六百多年來有過多次重修,乾隆時就大規模重修過一次。城樓上「天下雄關」的題匾也是清人遺墨。
嘉峪關城樓在塞上荒漠中崛起,顯得特別雄偉。它是附近一帶軍事防禦體系的中心,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城牆上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等共 14 座,關城還建有將軍府、井亭、文昌閣、關帝廟、牌樓、戲樓等,儼然是個小城市。從西面的「柔遠門」出去,放眼關外,除了為了服務遊人的一些簡陋設施,極目所見仍是一片荒蕪。
林則徐被貶新疆,路經嘉峪關時有詩曰:「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萬里征人」極言其遠,卻未言其多。若言多,則萬數應嫌少呢。登雄關,可感受長城的偉大,但不應不知道長城兩邊埋下了多少白骨,而且多是默默無聞者的白骨,這還未算鄉關妻兒的淒涼。「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長城飲馬,倚閭念遠,一樣悲苦。
嘉峪關戲樓有幅對聨:「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在戲台下,「離合悲歡」者應比「愚賢忠佞」者更普遍。
(絲路紀行之十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