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海棠依約小園中」── AI詩算不算詩?

AI寫詩不是新鮮事,多年前就有AI「詩人」了,如「小冰」。內地《青春詩刊》日前怒斥以AI詩作投稿的人,連粗話都罵出來了。據說這是第一家詩刊這樣做,不知道其他詩刊怎麼樣。

《青春詩刊》認為:「文學作品是人類獨立思考最後也是最終的底線,文學領域(尤其詩歌),無論AI發展多麼迅速,寫出的作品多麼讓人心動,真正熱愛文學的人,絕對不可能將AI作品佔為己有,改上幾句(甚至一句不改),然後署上自己的大名,舔著X臉說這是自己的原創作品,去各個文學平台報刊進行投稿參賽等。」

拿AI詩作去投稿、參賽固然不對,但AI詩作算不算詩是另一回事。上述引文沒有釐清兩者,邏輯比較混亂。詩屬於文學,而文學是人類最終的底線,那是不是說「文學」屬於AI的禁區?文學的範圍非常寬廣,所涵蓋的作文(散文、評述、小說等等)、繪畫、電影......等是不是都應該拒絕AI沾染? 

《青春詩刊》說今年以來發現了大量AI作品投稿,這些稿件據說「認真多讀幾遍就能找到他們的共同點」,但該刊也要採用反AI偵察軟體審稿。這說明只靠「多讀幾遍」篩查不了,這是量的問題還是質的問題?

報道轉載了多首據說是AI創作的新詩,我讀了,莫名其妙──就如讀很多現代詩人的新詩一樣。

一位朋友常向AI「落單」索詩,要求的都是舊詩──格律詩。就我所見,各個中文AI都可以在文字上有模有樣,文字常能做不錯,但多流於泛泛之言。格律則常常不符規則,平仄不對、黏連失誤、押韻不當等常見。這有點難理解,我以為這對於AI應該毫不困難,可能與訓練未足有關。

最讓人失望的是罕見由「個人」感悟而生的新意,詩作多只求有功課交,不求有突破。比較之下,中文AI以DeepSeek稍勝一籌,偶有驚喜。花旗的ChatGP遜色多了。

在圍棋的人機較量中,人幾年前被AI打得落花流水,中國第一棋手柯潔輸到慟哭。圍棋的勝負更多靠計算,可以量化,作詩不一樣,AI作詩更依賴人的指令。你只泛泛要求,它就泛泛應對;若你有具體提示、制約,它會有針對性的反應。

我試向DS約詩:「春風春雨中,園中海棠花開了。花是友人三年前春節所送,每年都應時花放,春光艷艷。今年的花,數量不及往年,但朵大勝昔。請就此創作七言絕句以誌此花期。」它分析出關鍵元素:春風、春雨、海棠、友人相贈、三年、花量少但朵大。然後交出連題功課:

《友人三年前所贈海棠花開有寄》

三載芳鄰沐雨風,海棠依約小園中。

雖無去歲千苞密,卻有今朝數點紅。

DS並在「賞析」中說:後兩句透過今昔對比,「雖無」「卻有」轉折間,既見花事變遷,更見生命豐盈之美。數點紅艷,恰似友情不隨時減,反在歲月裡愈顯珍貴。

我不以為然,回應:以「千苞密」對「數點紅」,對仗工整,但以此解釋「恰似友情不隨時減,反在歲月裡愈顯珍貴」較牽強,明明是數量滅少嘛。 「花少但朵大」才能顯示「在歲月裡愈顯珍貴」。請加入「花少但朵大」這層意思。

DS沉吟22秒,將原稿「數點紅」改為「碩朵紅」,自言「既契合客觀物象特徵,更隱含『去蕪存菁』的生命哲思」:

三載芳鄰沐雨風,海棠依約小園中。

雖無去歲千苞密,卻有今朝碩朵紅。

這算不算詩? 該算吧,其中若有生活感悟,是來自人,而不是A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