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辯論:只計勝負,不管對錯

「你你你…………。」
學校經常有辯論比賽,中學、大學都愛舉辦,大概都認為這有助培養學生面對難題時的思考、分析能力,尤其是語言表達上的應對能力。現代社會重視個人的溝通能力,學校鼓勵學生多參與辯論,有助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

比賽自然有勝負,這是以辯論雙方能不能以足夠的理據和語言技巧壓倒對方而決定的。比賽的論題通常分為正反兩方,抽籤抽到正方是正方,反方是反方,不管你在理性上本來支持論題的哪一方。你要爭取勝利,你就得挖空心思去找出理據、邏輯來支持先設的結論。

常常見到歪理一方在辯論比賽中得勝,而真理的一方反而輸了。勝敗在這裡完全不等同於道理的對錯。

可能因為辯論比賽不以對錯定勝負之故,在現實社會上,沒有什麼辯論比賽。辯論卻是常有的,特別是在推行民主的地方。可是你會見到,這樣的辯論,常常比學校裡的辯論比賽還不如。香港正在走向民主,每到選舉之前,也有辨論公開舉行,立法會選舉如是,行政長官選舉如是。

在過去不久的立法會選舉中,我有一次在看電視轉台時偶然看到候選議員團隊之間的公開辯論。我本來不對這一套寄厚望,看了才發覺,情況之低劣遠超乎我想像之外。辨論者有如潑婦罵街(剛好是個女的當「主角」),形象醜惡,語言更不堪,各人之間互相指罵而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即使聽得明白的也屬廢話。

到了行政長官選舉,以為質素會好些,卻又演變成為互揭陰私的泥漿摔跤,令人不忍卒睹。

我曾天真地以為,學校式的辯論只求勝負,社會上的辨論為求真理。這看來只能是一廂情願的妄想了。

在剛舉行了的美國總統選舉第二場辯論之前,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寫了篇文章,提出應該怎樣給在任總統奧巴馬與向他挑戰的共和黨提名候選人羅姆尼之間的辯論打分。他認為,美國正處於重大的歷史關頭,需要一位能夠為美國把握正確航向的總統掌舵,否則,美國可能步希臘和日本的後塵而一蹶不振。

因此,他認為選民要從三方面看兩位候選人能拿出什麼良方來。第一,對美國競爭力持續下降這病狀作出怎樣的診斷?第二,能拿出什麼治療方案來?第三,治療方案對窮人、富人是不是公平?

不知道有多少美國人真的據此給兩人打分,可以看到的是,在第一輪辯論中似乎心不在焉的奧巴馬不再被動,而是反守為攻,向對手步步進逼。辯論被評為可能是歷來最火花四濺的統總選舉辯論,最為人印象深刻的是雙方不斷向對方戳指,不斷插嘴打斷對方的發言。奧巴馬能言善辯的神采重現了,在民調中勝回漂亮的一仗。這使人回想到四年前,奧巴馬靠出色的口才征服了美國選民以至世界各地民眾,連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也俘擄了。

奧巴馬的口才可能會再為他打贏這一仗,可是四年乏善足陳的政績表明,贏了辨論,可以贏來總統寶座,卻不等於真的能夠「改變」美國的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