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學院是中國的舞蹈最高學府,享有「舞蹈家的搖籃」的美譽。月前在九龍看到它訪港演出的大幅海報(訪港出場所在新界的荃灣和沙田,香港區見不到宣傳),對是不是要看演出有些猶豫,因為知道這段日子事務較忙,但後來還是買了兩天的票。一場是名為《大美不言.國舞集萃》的精品專場,一場是名為《粉.墨》的中國古典舞新作品,其中比較惹人遐想的是《粉.墨》。「粉.墨」的真正意思是什麼?不知道。海報設計主要是不同深淺的黑白灰,彩色雅淡,而舞者靈動,衣袂飛揚,使人聯想到由傳統而來的創新。
據場刊介紹:「《粉.墨》以『墨分五色』為探尋起點,共分《解》、《行》、《體》、《淡》、《色》五個扁章。」各個篇章(場次)的介紹,都結合到用墨之道,如《行》,「舞蹈以墨色的『濕』為對照」,「舞出水暈墨染的之效」;《體》,「舞蹈以書畫中的『濃墨點晴』描摹人物的『精神重彩』」;《淡》,引用了水墨畫技法中的以淡破濃、潑墨;最後的《色》更以「黑白的極致,墨分五色的色階之音,試圖傳達着一種平淡天真的中國藝術風格」。這都說得抽象、玄虛。老實說,我看了演出,仍然摸不準其中的宏旨,在感激舞者、創作者的努力之餘,有辜負他們千里迢迢而來演出之好意的不安。
不是說演出不好看,就我個人而言,很多地方很喜歡。第一場把太極拳與舞蹈融合,表現以氣生成的生命混沌初開、和合,很有哲學意味,觸發了對整個演出的憧憬;利用墨在水中暈化展開的效果製作的前幕、天幕影像,不斷讓我浮想聯翩;以竹簾布置的舞台,配合上視像效果,簡約而富變化;天幕上黑地反白的書法,在燈光下忽然變成血紅,詭異得令人驚慄;第二場,舞者充分利用蓮步而流動、穿行,大有流水行雲之妙;第三場是戲曲與舞蹈的結合,音樂創作也採用奇大量戲曲和民樂的元素,供予發揮的舞台元素最豐富,水袖之戲劇效果令人驚嘆;……。
可惜,佳句不能合成佳篇,到了最後的《色》,基至予人草草收場的遺憾。按結構,這個篇章該以「墨有五色」而壓卷,但五色只能靠舞者的裙裾來表現,包括讓男舞者也各自穿起不同深淺的灰色鬆身裙來,讓壅腫的裙子不斷翻飛。各場中,以這一場最單調乏味,難以提升到「寫照人生的水交融之色」的終篇感受。
《粉.墨》說來說去,頂多說的是「墨」,「粉」就不作交代了。或許應理解為「粉墨」?而這只可以與有戲曲人物如鍾馗的第三篇章扯上關係。
整個演出讓人想到很多藝術創新上一個流弊:拿觀念說事。這有點像「文革」時文藝創作的概念先行,就是拿出一個看來是高層次的觀念來作為創作的主導、依據,於是一切都以之說事、包裝。這些觀念往往都是難以具像表達的,表達不出來,就靠玄虛的說詞補救,以求圓滿。這常常讓「不夠水平」的觀象聽得、看得一楞一楞的。這樣的作品,在各個藝術領域都大量存在,不少其實內容粗俗、技法粗糙,但由於披上藝術的外衣,有時還是大師級人物的作品,大家常常就像觀看王帝的新衣一樣,都只是不住地讚好。這真是:「是不是藝術不要緊,把它說成是藝術才是重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