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初步領略台灣奇麗山色


從小鳥來風景特定區的「天空步道」上遙望復興橋

台灣地貌的最大特徵,是多山,土地面積三分之二屬高山和丘陵。氣候因處熱帶(南部)、亞熱帶(北部)而面對太平洋,多雨多風。台灣因而多河川,有六百多條,長度過一百公里的有六條之多。台灣因而也多森林──覆蓋土地面積52%

從桃園駕車往東南走向拉拉山,很快便進入山區、林區。立即,就覺得山的植被不一樣,跟在香港、廣東一帶見到的不同。

以緯度計,這裡比香港靠北,可是山上植被葱籠茂密得多。香港也多山,很多只由灌木雜草叢覆蓋,山頂、山脊尤其是這樣,只有到了山溝谷底,才有較高大的成林喬木。

在台灣第一個晚上 ,住進了隐藏在深老林的「福緣山莊」
台灣的山卻都萬木爭榮,花草葳蕤。如果哪個山上少樹,大概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人為,人進樹退,山被開墾成農地,種茶、種果、建屋。二是山體滑坡。台灣很多山又高又徒,車在盤山公路上走,會不斷見到「落石」的警告路標,令人心驚膽戰。在盤旋中往對面一瀉數百米的徒坡望去,常常可以見到滑坡遺痕,在一片蒼碧的畫幅上,大大的一撇土黃、大大的一捺嫩綠就是。每有暴雨,這樣的滑坡一定會發生。而台灣位處於太平洋形成的颱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的路徑上,每年都少不了狂風暴雨吹襲,災害難免。

進山的公路儘管路面修得很好,卻是很不好走,彎多路徒之故也。上山下山的路都如柔腸百結,剛向左拐又向右拐,180度左轉之後再180度右轉。對這樣的路,要走多遠會以拐多少個彎來計算。那天我們前往第一個位於深谷裡的民宿時,剛上到山脊又要步向谷底,有好心的山民指路說:「向下拐七個彎之後,會有叉路,繼續向左走就是了。」在周圍一片漆黑中數着,從一千二百米下降到八百米,果然順利找到荒山野谷中遠隔紅塵的民宿。

峽谷裡一個汽車營地
這種彎原來有個專名:髮夾彎。即拐彎如髮夾扭曲。上山還好,因為速度慢些,下山時,若五臟六腑經受不起折騰便叫苦連天了。一位「團友」便因此接連叫停 ,「大吐苦水」。那段路為北橫貫公路的一段,台灣的橫貫公路以工程艱巨而風景奇麗著名。我們從拉拉山上走到張學良故居所在的清泉,再走到竹東附近五指山前的另一民宿去,初步領略了這公路之特色。

台灣卻有不少人喜愛駕車,隨着橫貫公路的伸延,到奇山秀水之間度假。沿路上,不時遇到這樣聯群結隊的車隊,有私家車、摩托車,甚至單車。在一處河谷,被一片樹林秀麗的葉色吸引住了,前往一看,原來是一個車隊的營地,若干帳蓬撐起,數十男女正在吃簡單的午餐。

這樣的環境隔絕了絕大部分的人類活動,從而得以保留下大片被稱作神木的檜木樹林,分別分布在不同的高山上。我們遊了拉拉山神木區,在繞山的步道上看到了一棵又一棵一二千年樹齡的的紅檜木。甚麼叫漢唐風姿,從中可以窺探一二麼?
(台灣行之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