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師奶」,從尊稱到貶義

懂粵語的人,一定知道「師奶」這詞,甚至不懂粵語的人,也可能知道「師奶」是什麼意思。台灣已引進了「師奶」了,大陸則不是引進而是北上。

據維基在「師奶」詞條的註釋,「師奶」一詞已進入台灣,傳媒介紹韓星裴勇俊時稱之為「師奶殺手」。美國電視劇集Desperate Housewives,在台灣譯為《慾望師奶》。「師奶」於是成為少數進入台灣的粵語用詞。

剛才試到百度搜尋,居然也找到「師奶」詞條。據詞條介紹:廣東話中「師奶」即家庭主婦,大概35歲的已婚女人, 大多不工作, 只是照看孩子,中年婦女的意思;主要是街坊之間的招呼用詞;也可用作嘲諷那些不施脂粉,外觀較土,儼如傳統家庭主婦般的未婚女士。這大體準確,特別是指出「主要是街坊之間的招呼用詞」。

據手頭上的《實用廣州話分類詞典》(廣東人民出版社),「師奶」是對年紀稍大的婦人的尊稱;二是對女人的泛稱。這似乎就值得商榷了,「婦人」、「女人」之前都該有「已婚」的定語才對。

以上兩個解釋有一點差異,是一說用於「嘲諷」,一說是「尊稱」。其實是兩者都對,從前是尊稱,如今則有點不敬了以至帶上貶義了。

據我自己的認識,「師奶」以前確是街坊之間的稱謂,親切之中帶着尊敬,一般在「師奶」之前都帶姓,稱陳師奶、何師奶之類。小孩對鄰居主婦固然這樣稱呼,鄰居成年人之間也這樣稱呼。那時候,女子嫁人後很快就兒女成行,家務繁多,外出打工不易。即使是職業婦女,鄰里之間也稱之為某師奶。那時被稱得上「師奶」的,大都精明幹練,懂得精打細算、人情世故,家裡家外都能操持。但「師奶」之稱謂只限於左鄰右里,職場上是不會稱「師奶」的。

隨着社會環境變化,「師奶」的涵義逐漸改變。以香港為例,七十年代是個分水嶺,九年免費教育自那時開始實施,家庭中的女兒接受中學教育的機會大增,加上香港經濟轉型,女性的出路不再限於「工廠妹」。居住環境也改變了,「上樓」使鄰里關係疏遠,街坊之間關係不如往日密切。「師奶」這稱謂也隨之變質,女子讀完書,如果不做個職業婦女,好像就對不起自己和家人;若只做家庭婦女,就被人瞧不起了。社會逐漸借「師奶」之名,塞進了對這些「教夫相子」婦女的輕視。「師奶」慢慢不受尊敬,而且貶義日多,好像都游手好閒、不整姿容、缺乏識見……。

這一變化,是幾十年間發生的,香港如是,廣州亦如是。「師奶」地位自此下降,以致被人瞧不起了。是男人瞧不起「師奶」厲害些,還是女人瞧不起「師奶」厲害些?我的感覺是後者。香港的現代女性沒有誰高興讓人稱做某師奶的。

**
百度「師奶」詞條: 
http://baike.baidu.com/view/625566.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