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吃鐵板燒,看表演

鐵板燒(網上照片)
日前應朋友的邀請作了陪客──陪吃。朋友要款待美國回來的長輩,要讓他們吃頓豐富的,結果讓我們也受惠了。以我們的標準來說,吃得很「豪」了,一個人要花近千元。在香港,吃可以豐儉由人。人的胃納有限,可以填充的量能有多大?要求不高十幾塊錢也可以吃個飽,若要求高,可就無止境。你也可以說,這是貧富懸殊──一個自古皆然的事實。

那天吃的是日本鐵板燒,地方是銅鑼灣一家在二十多層樓上的日本餐廳。「二人前」套餐要差不多二千元,有鮮鮑魚、龍蝦、生蠔、牛肉等不同組合和選擇,牛肉又分日本牛、美國牛、澳洲牛。加上其他配菜,如沙律、麵鼓湯、雪糕等等,一共約十道食品。儘管有的只是小小的一塊,例如豆腐,但加起來,吃得快撐不下。

日本菜都重賣相,一點微不足道的小漬物,也務必擺弄得鄭重其事,從主、次食物到盛器,從顏色到形狀,都要弄得像陳設美術品一樣。這反映了製作者的一絲不苟態度,對工作、食材、客人都十二分尊重。但對得多,也會覺得過頭了。有時收到從日本帶回來的食品手信,真要嘆氣──包裝物資浪費得令人心疼。任何事物都該有個度,日本很多東西不是不好,而是「度」的掌握有時不妥,over 了,以致過猶不及。

那天吃鐵板燒卻免了此弊。

我們一共八個人,作U型地圍坐在廚師操作的大鐵板之前,一半是吃,一半是看表演。那位香港人師傅功夫了得,不但炮製的食品合口味,而且就像技藝表演一樣,看得人大為嘆服。

要做這樣的師傅真不容易。他要真接面對客人,任何動作、效果都不能有再來一次的機會;煮得不好,客人可能當面批評;萬一動作失手了,會當場出醜。這與舞台表演沒有兩樣,常言「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當鐵板燒師傅相信也一樣。不同的可能是,他們的表演機會會更多一些,舞台也不大。

給我們「表演」的師傅大概三十來歲,手勢、動作都乾淨利落,就像全部都有「劇本」安排好,沒有一個動作是多餘的,都有設定的目的,一步到位,動作流暢。連抹去鏟上油漬的動作,也刻意安排好,敏捷自如,雪白的抹布保持摺疊整齊,不讓你看到抹布上的污漬。左右兩手交替運用,兩鏟配合,如流水行雲,有時還細膩優美,例如向快煎好的食品加鹽時,右手持鹽瓶似蘭花手,輕輕控制抖動,以防鹽抖落太多。

食品炮製好,按各人的點菜直接分配到客人面前的盤子上,擺放雖有分寸,但就減少多餘的裝飾了。

燒得最好的是生蠔。蠔不很肥大,煎好了大概只有兩指節長,但味道鮮美、調味適中,而且外脆內腴,豐美多汁。還值得一讚的是,廚師的用油十分有分寸,加油似「惜油如金」。牛油則免不了,卻也用量謹慎。

煮中餐是否也可以這樣做?不容易。似乎也有人在用鐵板燒的方式做中菜了,學到形似該不難,難的是神似,難在做事的態度,例如安排好動作「劇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