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iPad 開拓出一個大市場

兩位日本老人在使 iPad
昨天提到 iPad 在美國大受歡迎,成為四大消費電子產品之一。這情況很可能也是環球趨勢。隨着 iPad 在世界各地正式推出,再加上其他品牌競相推出同類產品,幾年之後,不難見到家家戶戶都有平板電腦,把它看作是必備的家居資訊用品。

一件產品能夠成為家居用品,必須簡單易用。它的用家對象應該包括長者、主婦,而不僅是時刻追逐時髦產品的年輕人。我不知 iPad 的設計對象是什麼人,但從它推出後引起的反應來看,它不像其他時尚電子產品的只瞄準年輕人,而是以更大的人群為對象。

很多人說 iPad 不過是 iPhone 的放大版,這其實不確。iPhone 只合年輕人使用,體積小,方便插在褲裡兜裡,隨處使用。iPad 完全不是那回事就因為大了。有對它不滿的年輕人在網上說:這算什麼?又不是智能電話,又不是 iPod?怎麼攜帶,夾在腋下麼?

它雖然不算重,可拿着它到處跑的確不大方便;最方便是在室內使用,拿着它隨便找到地方閱覽,沙發也好,廚房也好。

有些評論說了:朋友中男的都不喜歡,喜歡的都是女的,甚至不屑地稱它為 chick magnet (小女人磁鐵)。也有不少評論很早就指出,這最適合嬰兒潮一代人或者更老的人使用,這是假設他們一直被排斥在數碼產品之外。

不斷追求更強大功能的年輕人,很多就失望了,覺得它連一些基本功能都不具備,例如不能多任務處理(multitasking),不支援 Adobe Flash 等。有人於是把它貶為「複雜電腦的簡化版」(a complex computer simplified),有人說它是「上網應用品」(internet appliance),這就等於雜牌軍之於正規軍,業餘票友之於專業唱家。

這樣說也有道理,問題是以誰為對象、哪個市場更大了。

我一直相信,電子消費市場最新產品的設計師都是年輕人,男性佔絕大多數,他們熟悉年輕男性的趣味、思維方式,產品都傾向於取悅他們的愛好。遊戲機是最好的例子,絕大部分電子遊戲都迎合男性青少年的暴力潛意識傾向。影音設備、手提電話等等也一樣,都沒有考慮到年長者和女性的能力和喜好。很多產品配備的說明書厚厚的就說明了問題。

設計者都會有個盲點,就是不會從用家的角度考慮問題,以為自己看來很簡單的問題對別人一定也不成問題。或者過度重視外觀,而少考慮實用。我家裡的高清電視就有個問題,按鍵收藏在很流線型的外殼側,顏色、外觀都極度簡約,但使用不便。又譬如,老人家使用的手機,功能很簡單就足夠,但按鍵要大,屏幕字體要清晰,鈴聲要響。可是市場上難以找到這樣的手機,是不是商業的考慮?可是隨着人口老化,長者市場很大而且會越來越大呢。更不要說女性市場了,它起碼佔了市場一半。

iPad 最大的貢獻,可能是開拓了一個人們以前忽略了的大市場,讓人群中可能佔一半以上的人也參與網上生活。當所有人都可以隨意上網時──就像所有人都可以打電話看電視一樣──互聯網的真正威力才開始真正發揮出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