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雞鴨鵝,上品皆難求

快樂的禽鳥,快樂的童年
有個幼童,不到三歲,大概因為家族遺傳吧,很喜歡吃雞。可是有一次被大人帶着走過食店的窗櫥,看着裡面掛着的一列油光閃閃的「光雞」,一臉茫然,不知道那就是她愛吃的「雞雞」。

這初聽有點奇怪,但一想就不算什麼。小孩對雞的印象主要來自飯桌,雞已成了雞塊,是她一見就認得的。有一回,切好的白切雞已放到桌上,小孩就坐了,但由於大人還未齊集,不讓吃。她對着美食垂涎,流着淚嘟囔:「我要吃雞雞。」那可憐的饞相,讓大人都笑了。

她也知道雞是什麼樣子的,但這是在圖畫書上。通過圖畫書,她認得很多動物,恐龍、河馬……。和爸媽一起翻看認識動物的圖畫書,她能一種一種動物說出名字來,中文的,英文的。翻到雞的一頁,她不說名字,卻會側着頭問:「能不能吃的?」比起其他動物,雞怪可憐的。

雞的飼養環境,相對於其他動物,例如最相近的鴨、鵝,的確也最可憐。鴨鵝因為要親水,活動空間都較大,很多還是自由放養的;即使圈養,也有相當大的池塘、河溪活動。農場飼養的雞,卻過着暗無天日的日子,很多被關在狹小的多層式籠子裡,被當作是製肉「機器」。

這樣的雞一定不好吃,而香港食肆吃到的雞,都是這等貨式。現時外出應酬吃飯,我基本上都不會給什麼雞的菜式下箸了,不管多高級的食肆也一樣。

如今,越是喜歡吃雞,越是要小心。這不光是好不好吃的問題,而是要提防通過吃雞吃到太多不必要而且有害的化學物質的問題。

人們現在普遍擔心膽固醇過高,很多人都不吃雞皮了。其實,這樣做很可能還有更大的好處,就是避免了吸收過多雌性荷爾蒙。香港人都知道打針雞,打針注射到雞體內的,主要就是雌性荷爾蒙,它能使雞只皮光肉滑,賣相漂亮。這些激素是油性的,最後會集中到雞皮上。香港浸會大學曾經就此進行過研究,發現雞皮的雌激素是雞肉的若干倍。至於具體數字,據香港傳媒的報道很不相同,說四倍、五倍、六倍的都有,令人奇怪。

內地有女性幼兒出現性早熟現象,部分就是因為愛吃雞翼所致。

在香港,雞不好吃,鴨鵝又如何?也不必寄厚望,因為鴨鵝都已中央屠宰,不能吃到新鮮的鴨鵝了。最近曾到順德聯誼會吃晚飯。這地方布置簡陋,在一座該是五十年代興建的樓宇內,出入通道狹窄。可是你要訂座的話,起碼得提早一個月,而且要提前幾天點菜。可就是這麼個地方,據那裡的侍應說,不乏名人光顧。侍應接着說出一連串名字來,從政府高官到商界.演藝界名人都有。

我去吃過多次,很多菜式都很滿意,可是最近吃了梅子蒸鵝就大失所望。接着一想就明白了,香港何來新鮮的鵝?這就使人太懷念早幾年在家鄉台山吃過蒸鵝了,那是一戶養鵝人家自家炮製的。可惜的是,經過多年來的禽流感折騰,村裡這戶人家已放棄故業。

社會富裕了,但好東西更難吃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