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大紅揮春貼起來

朋友家的揮春,貼在滿州窗舊屏風上。
春節將到,到處可以見到中國人代表喜慶、幸福、熱鬧、祥和的紅色,所謂中國紅。

中國人對紅色的喜愛有種種原因,是千百年來的文化遺傳。在古代,紅色被視為可以驅鬼辟邪。後來,在五行概念中,東南西北中對應青赤白黑黃五色,南方對應紅色。對中原先民來,南方有特殊意義,建宅築城都要坐北向南,以盡量採納陽光。世界各地古民族都視太陽為日神,對之虔誠膜拜,華夏大地各民族亦一樣。中國漢代最早的祭祀服飾便為紅色。中國人至今視太陽為永恆、光明、生機、繁盛、溫暖、希望……的象徵,而紅色象徵太陽。

春節是敬拜太陽、三陽開泰的節日,以紅色渲染春節氣氛,不難理解。

但具體到以紅紙寫春聯、揮春、大福斗方,則不是「自古以來」的傳統。

春聯的前身是桃符,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愛在據信能壓邪驅鬼的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用紙畫上二神的圖像,懸掛在門上。五代時,後蜀帝孟昶親撰「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聯句寫在紙上貼上桃木板,掛起來迎接新年,被認為是第一幅春聯,那紙相信是白紙。嗣後,貼春聯逐漸流行。

到明朝,造紙業發達起來,紅紙大量生產。到清朝,紅紙春聯已成為潮流。

可是在滿族發源地的東北,有用白紙書寫的春聯。瀋陽故宮博物館大清門過年時掛上的就是白底的春聯。這據說是因為白山黑水中發展起來的滿族有崇白的傳統。

在雲南,白族地區如劍川深受漢文化影響,過年時每家每戶都貼春聯,大部分是紅色,也有雜色的。某戶人家若有親人離世,當年會貼白色春聯,翌年貼黃色的,再一年貼綠色的,以表哀念。服喪三年之後,才再貼上紅色春聯來。

日前,有朋友囑寫春節聯句,說是法國一個佛教僧團之所需。我沒有多問,就用灑金紅紙寫了傳上。朋友後來再轉來訊息,說是該寫在白紙上,這既是僧團的傳統,也方便複印云。這才想到,這個僧團源自越南一位高僧,越南確有過年時用白紙寫門聯、門心、斗方、春條的習慣。

越南屬於漢字文化圈,也有春節時貼春聯的習俗。就是用毛筆把儒字(漢字)寫在紅紙或白紙上,張貼起來以祈福、自勵、辟邪。他們還流行只寫單字,如「忍」、「志」、「達」、「心」等。這不知道是否與越南廢除儒字後,通曉漢字的人越來越少之故。歲晚時,越南有人在街頭擺攤檔寫春聯,大多是老人家,都有落款,以示鄭重其事。

還有一特點是,不用儒字而用越南國語字即拉丁拼音越南文書寫。香港上環文武廟前的樓梯街,現時也可以見到有人書寫類似的英文揮春。

大紅揮春、大福一張貼,過年氣氛就起來了。北方冬季裡,大自然一片蕭條肅殺,放眼所見都是黑白灰,沒有一點鮮艷色彩。大紅春聯和燈籠在背景下的振奮作用,南方人大概難以理解。但有時揮春產生的顏色對比,簡簡單單的就能讓人精神一振。

朋友把我寄上的揮春張貼在古意盎然的屏風上,就產生這樣的效果。這種彩色玻璃窗花又叫滿洲窗,其實與東北毫無關係,而是得西洋風氣之先的廣州大戶人家仿效歐洲教堂的彩色花窗形成的,非常富有嶺南特色,在廣州的西關大屋隨處可見。揮春貼在這樣窗櫺上,竟似有畫龍點睛之效。

疫情嚴峻之下,香港氣氛壓抑,適當張貼點紅火的揮春,振奮一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