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

印中對比,千年輪迴

英國學者羅思義(John Ross)在分析中國發展的《一盤大棋》書中提出,判斷一個國家社會和環境條件的最全面指標是預期平均壽命。他拿了中國和印度比較:中國人在一九四九年建國時的預期壽命為35歲,印度人一九四七年獨立時的預期壽命為32歲,相差三歲。到一九七八年中國改革開放前的最後一年,中國人的預期壽命為67歲印度為56歲。差距擴大到12歲。

目前狀況,據Worldometer網上以聯合國人口組的數據編匯的《 世界各國人口預期夀命表列》,中國人77.47歲,排列64位; 印度人 70.42,排列 135 位。

兩國人民的平均預夀命在半個多世紀內提高了一倍有餘,都了不起。但這顯然不符合印度人的預期。印度立國時,尼赫魯和當時國際輿論公認印度是亞洲領袖,亞洲其他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實力無法望其項背。

事實卻是,到七十年代,印度在工業、經濟和科技領域上亞洲四小龍超越了。進入八十年代,印度又開始被中國全面超越。

本世紀初,金磚四國(後來為五國)崛起,印度前景一度讓人憧憬。印度二零一九年GDP超過英國和法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總理莫迪揚言印度可在二零三零年前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美中。

比較中印,一九六二年是個重要節點,當年中印發生邊境衝突,中國勢如破大敗印軍後,戰略退兵,震驚世界。不久前中印邊境再動干戈,印度宣稱印度已非一九六二年的印度。的確有別,回看一下兩國自茲以來的GDP數據可見:

一九六二年

中國 472.09億 美元,佔世界 3.0854%

印度  421.61億美元,佔世界 2.7555%

二零一九年

中國 14.28萬億美元,佔世界16.2763%

印度 2.87萬億美元,佔世界3.2700%

印度進步與中國崛起之差異,不可以道里計。


新冠疫情中,印度去年封國等措施表現出色。今年一月,印度衛生部長高呼「印度已徹底擊敗了新冠病毒」。國際間普遍預期印度今年經濟會有可觀增長,增幅可達兩位數。可是疫情自四月以來的駭人反撲,讓所有人措手不及,GDP總量看來會被英、法反超,下滑至全球第七。

中印之間差異不少,不容忽視的是文盲率,而文盲是人難以脫貧的關鍵。一般印象中,印度人一個競爭優勢是英語,另一事實卻是25%印度人口是文盲,為數達三億。

據中國二零一零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文盲人口約為 0.54億,文盲率為4.08%。 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截止二零一五年,中國文盲率下降至3.6%。中國改革開放後能迅速起飛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建國以來致力掃盲、教育,造就了一支有文化素質的強大勞動力大軍。

歷史上,中國曾經努力向印度取經,「印度」這名字就是歷盡艱險到「西天」取經的唐僧玄奘,探討了天竺、身毒等名稱而根據當地發音擬定的。在印度如陷煉獄的今天,美國專家福奇日前卻向印度進言說,不妨向中國「取經」。

世事越千年,輪迴出意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