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形象百變 |
傅瑩的新書中好幾篇文章分析了這個變化中的「秩序」,主要是區分「世界秩序」和「國際秩序」的不同提法的內涵,從而揭示美國的認識誤區。她指出,美國人喜歡講「世界秩序」,認為自己是「世界秩序」的領導者。
相對之下,中國的表述是「國際秩序」,指的是二戰後建立起來的以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為主體的秩序,其構成包括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和國際法律體系。
戰後創建聯合國體系的過程中,美國發揮了主導性作用,可是這個秩序只是美國「世界秩序」的一部分,美國對聯合國的態度一向是合則用、不合則棄。到特朗普上台,這更是明目張膽,視為理所當然;對所有其他國際協議都一樣,只要不合美國利益,隨時可以作廢,字典裡沒「誠信」二字。
簡單的說,這是「美國即世界」的表現,而這個世界是排他的,軍事上、政治上皆如是,以意識形態劃界,排斥西方價值觀之外的任何政治信念。
中國六十年代宣傳畫 |
遊戲規則是美國主導定下來的,中國按着規則玩,但不是什麼都可以玩。這有點像賭場,你手氣好,贏多了,莊家不高興,就想方法對付你,甚至說你出老千什麼的。
這是沿自歐洲文明興起之後,以殖民主義主宰世界的心態,特點是每佔領一個地方,就把自視為先進的一套強加於人,在政治、經濟、法制上按宗主國的價值觀植入,文化上亦一樣,要說我的語言,信我的上帝。美國沒有實質的殖民地,但作為帝國,把整個世界視為自己的領地。
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家卻是從來以不同方式行事,鄭和與哥倫布之不同是很好的昭示。哥倫布一定不能理解鄭和遠行萬里而不封疆掠地,即使多年之後的今天,西方仍不能相信中國以德威儀的國際觀。
中非合作論壇正在北京舉行峰會,習近平公開宣示了「五不」政策: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
這是中國與西方在非洲政策上最根本的區別,是鄭和與哥倫布的最根本區別,也是中國眼中的國際秩序與美國眼中的世界秩序的最根本區別。西方對此無法理解,當然更做不到。
微軟創辦人蓋茨特別關心非洲的發展,他認為有兩個領域與非洲未來發展息息相關,一是消除疾病和貧困,二是農業發展。他日前撰文指出,中國在這兩方面的經驗值得非洲國家借鑒。這就是為什麼非洲國家領導人都到北京開會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