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怎麼特大雨傘撐到街上去了?


有人特製一柄可遮 16人的雨傘,到巴黎、倫敦等城市招搖。
對於雨傘,我近年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有些人要打那麼大的傘?

近年每逢下雨天,走在路上總會見到有人打起超大尺碼的雨傘招搖而行。雨傘有沒有標準尺碼?有。據雨傘製造商,兒童傘的傘下直徑約為50 厘米至80 厘米;普通雨傘約由80厘米至 100 厘米。傘下方圓一公尺的雨傘已相當大了,完全可以為兩個人擋雨。超大型雨傘比這還大,有些的直徑達到130厘米,甚至更大。更大的還有沙灘的太陽傘。

超大型雨傘也叫高爾夫球傘,本來是專門供在高爾夫球場使用的。偌大的球場要走好遠才有避雨的地方,一旦刮風下雨,風雨可能四面八方襲來,所以要有特大的專用雨傘。這種雨傘也供待候上賓之用,達官貴人在雨中出席官式場合,旁邊會有人撐起這種雨傘來。高級酒店的大門外,也常見到這樣的場面。

這樣的雨傘怎麼會跑到街上去了?

香港的行人道一般都不寬闊,還可能給擺放了雜物、懸掛起廣告牌。在雨天裡行人特別擠擁時,有人打着一米多直徑的雨傘走在其間,顯得「出眾」,也備受側目。我遇上了,總對這些人的心態產生好奇。

雨傘撐起來了,就會佔領公共空間,沒有法律規定每人可以佔多少。在一個有公德心的社會,這不成問題,大家體諒一下,互相照顧就是了。比如要多為別人着想,走到可以擋雨的地方就把傘收起來。你撐的雨傘特別大,走到有「騎樓」的行人道還撐着傘,讓傘簷的水滴到別人身上,這就霸道了。可能並不是拿特大雨傘的人偏愛走到有瓦遮頭的行人道上也要撐着傘,而是那分外觸目的雨傘讓人產生了這錯覺。那特大的雨傘一撐起,就彰顯出個人主義在膨脹。這十分形象化:傘很大,人相對小了,佔領的空間則顯得特別大。這給周圍的傳遞一個信息:給我讓路。

如果在有瓦遮頭的行人道上撐起這樣的大傘予人霸道的印象,那麼把傘撐到禮堂裡去,印象就更強烈了。那天看到嶺南大學畢業禮中,一些學生撐起雨傘來,就給我這樣的感覺,其中好像不乏特大型雨傘,連上台行禮也撐着,還出言不遜。畢業禮應當是表示感恩的場合,所以學生會邀請家長出席,以自己的成績向家長與老師一起匯報,讓他們感受喜悅。傳統上,老師、學生都對此隆而重之,要披掛代表學術成就的袍子、帽子,以展示不同於日常的身份。學生在這時卻撐起傘來,展示的卻是個人主義膨脹,這對師長、家長是多麼巨大的侮辱?

在「文革」的高潮中,毛澤東曾洋洋自得地說:我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當時的中國,法制本不健全,無法無天打爛的罈罈罐罐並不多。香港就不同了,本來有整套較完善的法律制度,無法無天不但把法制破壞,更把人們關於法的許多基本觀念也破壞了。

一些人當日「削髮明志」,難道是蓄意配合那柄特大雨傘而設計的行動?

2 則留言:

  1. 当年"天安门四君子"之一的周舵对占中发表了一篇《要渐进,不要激进》的文章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上,我刚刚读了,觉得有些意思。萧老师如果还没看过,可以一读 , Amy http://weibo.com/p/1001603763725902427347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周舵今天在明報有一篇一整版的長文,〈「佔中」的激進理想為何不可取?〉,內容差不多。他有第一身經驗,又有理論,較有說服力。激進的歷史教訓太多了,但它的浪漫色彩仍然不褪,對年輕尤其是這樣。我相信很多人仍然像當年的柴玲一樣,渴望流血──別人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