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文質彬彬」的謬種

據長沙馬王漢帛書《老子》,「大器免成」
在當前的商品社會中,廣告鋪天蓋地,無孔不入。市場競爭激烈之下,這勢所必然,無法避免。廣告浪潮中有一招叫「食字」,這是香港的粵語叫法,就是利用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而以同音字取代其中某字,改變了成語的意思,達到讓人一新耳目甚而拍案叫絕的效果。這是小學生也可以做的,但真正有巧思而又雅俗共賞則不易。有時候,廣告人可以不易一字而只是把某個詞、某個成語安放在一個出人意表的場境中,就讓人過目難忘。譬如大陸曾有一個胸圍廣告曰:做女人,挺好!

可惜,「食字」「食」得成功的,鮮見,倒是東施傚顰的為多。很多人、特別是語文老師發出過呼籲,希望別濫用這樣的手法,以免謬種流傳,把學生弄糊塗了。這樣的擔心並不為過,在現時的中國語言、文字中,已有不少這樣的謬種,不少已積重難返,只能將錯就錯。一些在錯得離譜之餘,還破壞了社會風氣。

譬如「無奸不商」或「無商不奸」,這話源自古時候的米商,其中包括被尊為「財神爺」的趙公明。他們不但一點不奸,而且為了建立口碑而向顧客讓利,在以升、斗量米時把米堆得尖尖的。米堆得尖,才好做生意,所以叫「無尖不商(商字作動詞用)」。「尖」後來不知道怎麼變成了諧音的「奸」,這當初可能是消費者洩憤之言,如今卻成為一些奸商的座右銘。

「無毒不丈夫」也鼓勵了一些人為求利益不擇手段。它的上句是「量小非君子」,講的是「君子不器」,有無限包容性;下句承接上句,是「無度不丈夫」,說大丈夫該懂得審時度勢。變為「無毒不丈夫」,意思反過來,而意思積極的原句反鮮為人知了。

「大器晚成」是「大器免成」寫了錯別字而成為「謬種」的,放回到老子「大象無形,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器免成」的原話中去,可以見到四句話要這樣才能意思完整。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一字未易,但把「女子」理解為「女人」就把意思完全扭曲了。「女」古通「汝」,「女子」其實是「汝子」。「識時務者為俊傑」現在被人用作見風使艃的說詞,這話也是一字不易而本意全非,本來是說為俊傑者該對時務有識見,知所進退。「見風使艃」是最正當不過行船技巧,現在卻成了貶義語,讓人以為逆風強行、什麼事都對着幹才是對的。

好些常用的四字成語已在習非成是中既改認了用字,也改變了意思。說情況越來越差的「每況愈下」,意思已異於原意為越往下越清楚的「每下愈況」。「垂手可得」比「唾手可得」更易明,也更「衛生」。「莫明其妙」比諸「莫名其妙」也差不多。「空穴來風」的意思則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它本來是說明「其源有自」,即空穴有來風正好說明穴中必有通風的縫隙;如今絕大多數人卻用來說明「沒有根據」,這就大錯特錯了。

「文質彬彬」也在望文生意下錯解了。《論語》中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其中「文」與「質」是相對的兩回事,「質」指本質、本來面目;「文」是修飾後的文采;「史」是言辭華美,指虛偽、浮誇;君子應當文與質相配,既質樸又有修養。這就是不偏不倚、恰如其分的中庸之道。

香港現時卻見到一些人,貌似「文質彬彬」(取今義),卻是偏激冒進,半點不懂中庸之妙道,與真正的「文質彬彬」相去遠矣。這相信與他們缺乏中國文化素養、唯洋是尚有關。

2 則留言:

  1. 謝謝分享,拜讀了。有些此前已知,有些還真的一直蒙在鼓裡。
    無尖不商、無度不丈夫、大器免成,分析的都很好。
    惟有“女子”一條,恐有待商榷。
    請參考這裡: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9357
    您可以通過Google將其翻譯為正體。

    回覆刪除
  2. Arthur, 謝謝你的好介紹,很有參考價值。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