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有命富貴由天」 |
在香港,留班很「難得」。在官校或受政府補助的學校,你留班了,就意味着要政府多花一年的資助經費,學校要為此做很多必要的解釋,因而極不願意讓學生留班。那小孩讀的應是私校,情況或有不同,但能入讀這學校的,都千挑百選,家庭背景優秀,家長對子女學業多會嚴格督促。要留班,同樣「難得」。
怎麼可能是一年級的中文不合格?如果家長和孩子屬於少數族裔,沒有學習中文的環境,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同事的朋友是中國人。你只能認為,家長和孩子從來就不重視中文,以為中文無足輕重;孩子讀的是素來以英文出色著稱的英式傳統名校後,可能更認為只要讀好英文就萬事大吉了?
他們的印象錯了。我一些朋友是這所名校畢業的,中文很好,也熱愛中國文化。如今大氣候不同了,這所英式名校應當知道中文對學生未來的重要性,可能比以前更加重視中文教育。
在英文已成為實際的世界語的今天,學好英文無疑是重要的,甚至比以前更重要,可是香港很多人看不到中文的重要性。這可能與身在香港有關。在這裡,你會自覺中文可以應付了,看中文報紙雜誌沒有問題,看電視沒有問題,與人溝通也沒有問題,中文──儘管是廣東話──足夠所需。於是,沒有學好中文的動力。
倒是外國的環境可能形成推動力。不久前知道,美國一位親戚在讀大學的孩子,突然發奮學起中國文化來了。原因很簡單,老師不斷告誡他們,未來的最大市場在中國,一定要對中國多了解。只要你有志氣,你一定會嚮往最光明的目標,你就有動力向目標奔去。
也常常聽到有人抱怨,學中文太難了,對用廣東話做母語的香港人尤其是這樣。我對這很不理解,也從來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廣東話從來不構成學習中文的困難。大概是,從學習中國語文開始,就知道學的是書面語文,從來沒有同口頭的廣東話相混。雖然從理論上說,廣東話與標準漢語有不少分別,有相當大的語法差異,字詞差異更大。可是兩者的同遠遠大於異,如果自少就學習,養成閱讀習慣,應該完全沒有困難。這主要靠家長、學校的引導,還有學生自己的興趣。
昨天聽到家人說了另一個小故事。家人在巴士上見到一名看來不到十歲的小朋友在津津有味地閱讀一本從公立圖書館借來的書。這樣愛閱讀的小朋友很罕見,一瞄他的書,書名是《走進歷史看世界──政治與戰爭》。家人更好奇了,就逗小朋友談話。那胖小子也愛說話,自言九歲,讀三年級。怎麼愛讀這樣的書?是老師要看的嗎?不是,是興趣。他又主動介紹書的內容說,唯一一場不流血的戰爭發生在英國(相信是指一六八八年詹姆斯二世與各方為敵之爭,因為戰鬥「未發生即結束」而稱為「不流血的戰爭」,也稱「光榮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書中說到的最近戰爭是兩伊戰爭,還有「九一一」事件。有小朋友也愛讀這樣的書嗎?沒有。能與誰討論?只有媽媽。
這小子將來的中文水平一定不錯,而且會有比同齡人廣闊得多的視野。如果他在九歲這個年紀就定下以研究歷史、或者戰爭史為志向,將來必有所成。
**
參考:
十分慚愧,自少也愛閱讀,但九歲時應該只會看西遊記的連環圖而已。
回覆刪除當年學習條件,豈可與今天相比?
回覆刪除很同意一點,好多香港人都不重視中文,中文在香港已淪落到需要被「保育」的地步。
回覆刪除於是我氣憤之下,便在中文學會壁報板上貼上「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保育中文 義不容辭」十六個大字。
結果,被人認為我是譁眾取寵。
其實我都想學好中文,但是應該從入手呢?
回覆刪除請前輩指點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