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塑化劑:塑出消費欲望最要緊

消費的「異化」:
工作,購物,消費,死亡
我們又上化學課了,因為傳媒近日每天都在熱炒塑化劑的新聞。懂的也好、不懂的也好,在耳濡目染下,誰都可以在茶餘飯後隨口討論一下塑化劑問題,就如不久前誰都能議論一下三聚氰氨、孔雀石綠、蘇丹紅……等等一樣。

近些年,圍繞着吃而發生的新聞,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個大爆發,像個不斷重複的循環,像經濟興衰周期一樣,而每次都花樣翻新,弄出個前所未聞的化學品來。你以為大陸才會發生的事,規管嚴格得多的歐洲、美國一樣出現了。塑化劑件則是台灣先爆發的。可以肯定,類似的危險事情,陸續有來,哪裡都有。

早些天才收到一位朋友傳來關於手提電話輻射對腦部影響的警告,今天就有報道說,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把手機輻射列入「可能致癌」物品類別了。很多人不可一時一日無此君的手機,終於成為「計時炸彈」──用的時間越長越危險。

這樣的物品目前可以說舉目皆是,很多還與人有「親密接觸」。昨天收到一個又是警告的電郵,標題是「『經皮毒』,無論多忙都要看」。什麼叫「經皮毒」?完全摸不着頭腦,最初沒有打開,後來看了,才知道這是指「經皮膚泌入的毒品」。裡面的警告可能有點誇張,但是指出的事實值得注意:我們每天經皮膚向身體輸入大量化學物品。電郵引述英國的研究報告說,平均每個英國女性每天經皮膚吸收的化學品數達515種。其中不少有致癌潛在危險,規管標準卻比食物寬鬆。不可不知的是,化學品經皮膚直接泌入人體,危害往往更大。

可以說,生活環境危險物品對人的危害已經防不勝防。你不可能找個世外桃源自給自足地生活,即使你這樣做了,也始終生活在周遭的大環境裡,天上下的雨、四面流動的風,仍然讓你與其他人同呼吸共命運。早幾年聞說廣州一批先富起來了的知識分子聯合起來,在珠三角某個地方買了地,共同過健康的有機生活。我懷疑,珠三角還能有這樣的淨土嗎?

若有的話,這該是能夠拒消費主義於門外的淨土。若要找尋這一切污煙瘴氣的禍根,一定會刨出消費主義的毒瘤來。

消費是一定需要的,但消費而成了主義,就出問題了。凡是成為「主義」的東西,一定就有異化的毒素。

有生產就有消費。產品的銷售、利潤的獲取,都要通過消費實現。隨着技術提升、生產率提高而產品極度豐富以致過剩後,刺激消費意欲對利潤的獲取越來越重要。不斷刺激、提倡消費,就形成消費主義。其主要原則是讓人追求體面的消費,追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操控公眾的消費欲望、需要和情感,於是成為重要的市場工程。生產已不僅僅限於生產產品,還要「生產」消費欲望,「生產」消費者。只有這樣,產品才能賣得出去,利潤才能實現。「消費主義是指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求的滿足,而是不斷追求被製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欲望的滿足。」

只有懂得這些,才能理解為什麼生產商肯花那麼多錢賣廣告,才能理解為什麼現代人要放那麼多食品到肚子去、要一天塗抹那麼多東西到身上,才能理解為什麼意思很負面的 brainwashing 發展成為很學術性的 mind control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