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全球反毒「徹底失敗」之後

美國一齣質疑「反毒」紀錄片
的海報
單看那篇發表在《紐約時報》上文章的題目,你可能有點愕然:「停止全球性的反毒戰(Call Off the Global Drug War)。」這是毒販的聲音?還是表示向毒販投降?

再看作者的名字,你可能要再思考了,文章的署名是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

卡特是一位運蹇的總統,只當了一任總統就在一九八零年下台了。下台之前,伊朗反對巴列維王朝的原教旨主義革命有意跟他過不去,挾持美國大使館人員;卡特兵行險着,在大選之前派出特工隊前往營救,卻又以機毀人亡告終。這注定了他連任失敗,結果被列根逐出了白宮。

卡特是種花生出身的,有着農人的務實和質樸,下台後一直默默在美國和世界各地進行他實而不華的和平事業。這為他贏得了二零零二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他在任時就很關注吸毒問題,一九七七年上台不久,就向國會提出寬鬆的毒品新政策,認為應該對藏有不足一安士大麻的行為非刑事化,不要一發現年輕人吸毒就抓進監獄去,他們對社會其實沒有多大威脅;他認為毒品政策該重於加強對毒癮者的治療。這個政策可以用一句去概括,就是:對藏毒者的懲處,不該大過毒品對藏毒者的危害。

那時正值嬉皮士的「花兒一代」 意氣風發,卡特的寬鬆主張得到廣泛認同。可是待保守主義的列根上台,這政策就推翻了。

卡特舊事重提,是因為國際性的「全球毒品政策委員會」六月初發表了一個報告,對毒品問題有了新取態。這個委員會有不少有分量而對毒品政策有豐富經驗的人士,例如有哥倫比亞、墨西哥、巴西、希臘、瑞士的前總統、總理,還有美國前國務卿、聯儲局主席等。委員會的一個目的,是檢討人們一直認同而且認為有效的「向毒品宣戰」取向,檢討這個政策的實際成效。委員會現在說,越來越多人認為「向毒品宣戰」的取向失敗了;根除毒品生產並把吸毒刑事化沒有減少販毒和吸毒;在很多國家,禁毒反而衍生了貪污、暴力和違反人權,帶來比毒品更大的傷害。

報告認為目前全世界打擊毒品的努力「徹底失敗」。試看以下數據:從一九九八年到二零零八年,鴉片劑(opiate)消耗增加34.8%,可卡因增加27%,大麻增加8.5%。報告建議,對那些吸毒而對社會沒有傷害的人,以治療代替監禁;國際間的努力要集中去對付那些暴力刑事犯罪集團。

卡特認為美國沒有必要那麼那大張旗鼓反吸毒。他指出,他一九八零年底卸任時,美國有在囚犯人50萬;到二零零九年,數字上升到230萬。如果把假釋和緩刑也計算在內,數字更達720萬,相當於美國成年人口的3%以上。這也就是說,每十萬名美國人當中,有743人被關在監獄裡。這是全世界最高的比例,是歐洲的七倍。被投獄的「新鮮人」當中,四分之三與暴力罪行無關。「向毒品宣戰」是造成監獄「爆棚」的單一最大成因。

卡特認為,過分倚賴嚴刑竣法對付毒品,不但摧毀了數以百萬計年輕人的前途,破壞了他們的家庭,並且使地方財政不勝負荷。加州是全美國最富裕的州,可是財政上近年千瘡百孔。卸任不久的加州前州長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曾指出,一九八零年,加州高等教育經費佔財政預算的一成,監獄花費佔3%;到二零一零年,高等教育經費下降至7.5%,而監獄花的錢差不多佔11%。

毒品的確對人有害,特別是對青少年。在考慮如何保護青少年的同時,卻要看到,已有不少國家改變對毒品一律嚴刑竣法的態度,並且取得值得正視的成效。現在「全球毒品政策委員會」的態度也改變了,香港、大陸是否也應有所檢討?

附記: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六月二十八日刊登「禁毒之戰可休矣」一文,報道了「全球毒品政策委員會」的報告。文章指出:「全球幾十年來在美國要求下推行的(反毒)政策是一場災難。」鏈接如下: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39210
**
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