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從船木、色士風到田中一光

田中一光的海報作品
不同藝術範疇的道理常常相通,可以互相借鑑、啟發。有朋友來電,談到他與師傅討論色士風(薩克管)吹奏時,扯到船木上頭去了,這是由於師傅與他討論到一個「樸」字。

這位朋友在音樂上有多方面才能,亦中亦西。他近年從「人之患」的崗位上退下來,轉到自已喜愛的粵劇伴奏去。他有自己組識的音樂班子而不滿足,還常向圈子裡的老行尊請益,於是就教於一位「吹口」高手。這位高人善吹粵樂中非常富色彩的喉管,也善長色士風。香港粵劇界戰前就引入不少西洋樂器作伴奏,梵鈴(小提琴)、色士風是其中表表者。色士風可以吹奏得很花巧,在爵士樂中常有炫技式的華麗表演。但朋友的師傅要求要「樸」。

粵樂或廣東音樂也常予人華麗感覺,或者是因為音色,或者是因為演奏者愛「加花」(加奏裝飾音)之故。樂界名師往往對濫自「加花」不以為然,已故名宿盧家熾是為其中之一,過去曾不足一次聽到他對後輩就此敦敦告誡。

朋友由此與師傅聊到船木,說出自已的體會,以船木家具簡樸無華而觸動人心,比作音樂之「樸」。

中國文化很重視質樸感,書畫、篆刻、詩歌、音樂皆如是,以內斂、拙樸為貴為雅,主張寧拙毋巧。

不過,什麼叫拙、什麼叫樸,不容易掌握。林語堂說:「平淡與膚淺無知只有毫厘之差。」拙樸與粗疏簡陋也只有一線之隔,而且難有明確界定,差別存乎一心。清代書法家傅山認為寫字要「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母安排」,不少人以此為圭皋,落得卻是個「怪」字。

日本文化的美學觀也高度追求簡樸,只要稍為留意日本人的藝術,從純藝術的到商業的,都可以體悟到他們對簡樸的偏好。到日本旅行,就更容易感受到了,傳統的寺院靜室,現代的商業大街,各有表現。

正在閱讀的田中一光的《設計的覺醒》,就不乏這方面的論述。田中一光的名字,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但如知道他是「無印良品」之父,就可以想像到他的設計風格了。他說得上是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的最重要奠基者。他崇尚優雅、素淨、單純,設計語言簡潔洗練,具有原始的生命力,清澈渾樸,被讚譽為「那種貌似不經意的隨意性,那種去掉了雕飾的淳樸,那種追求線與色面本身的量感和張力,那種超乎西方傳統的透視和素描意識,那種舉重若輕地寓對比色於平和」,在作品中隨處可見。

他在「我的廿一世紀」一文中提到:「在古代的日本,有一種『空寂』的美學,破損的茶碗用金色的漆修補,而漆本身的美滲入到茶碗中。這種以破損後修補而成的茶碗為自豪的觀念,含蘊着至深的哲理。」

文章回到現實說:「現代的日本人已經學會用審慎而保守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世界,不會去盲目追求超出生活所需的舒適與奢侈。」文章寫於一九九三年。從香港可以輕易觀察到,這種追求的火棒已有先富起來的人趕快接過去了。

**
參考: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18.html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1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