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中國這本書更難明

英國《金融時報》漫畫
朋友傳來一篇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的文章,題目是「英國hi-fi專家Audio Partnership從中國馱回了技術革命」。文章有點舊,其實是二零一零年八月發表的了。文章不妨連同英國《金融時報》月初一篇文章一起看,那篇文章的標目是「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一」。

兩篇文章說的都是中國高速發展帶來的震盪,一個是具體例子,一個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的報告,還有英國《經濟學家》周刊的預測。

Audio Partnership是英國的老牌音響公司,生產Cambridge Audio 等牌子音響設備,一九九二年就到中國投資,在廣東有12個生產點。二零零七年全球經濟收縮時,它的Cambridge Audio出口仍有三成增長。他的負責人Letheren到青島一轉,特別是訪問了海爾(Haier)和海信(Hisense)這兩家中國大型家電企業之後,大為震驚,因為發現當英國人還在擺弄CD機、iPod和家庭影院的時候,這兩家公司生產的家電已遠遠超前,是智能家居裡網絡化的電器,例如無線3D電視、有上網功能的電腦化雪櫃、可以在浴室回收蒸氣中熱能的PowerPad等等,當然還有接通全屋的微型音響系統。Letheren 於是想到要把這些新穎的電器帶到英國未來的家庭裡去。

他還發覺,以前產品設計都是英國的,中國只管生產;現在,他要到中國招聘設計人才了,第一是人才多,第二是未來市場就在中國,外國人難以充分了解中國市場需要。倫敦過去在設計上的優勢已逐漸減退。

《金融時報》的文章則是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不久前的報告談起的,報告預測,中國將在五年內即二零一六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這個預測有一定爭議性,因為它根據中美兩國貨幣在國內的購買力進行了調整,即考慮到購買力平價(PPP)因素。美元下跌而人民幣持續升值,中國人拿人民幣的購買力自然加強了。一些人認為,IMF的數據人為地放大了中國經濟的規模。

可是,文章指出,即使使用實際匯率計算,美國的一哥地位也頂多多維持四年,因為據《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去年聖誕節前夕所作的預測,中國可在二零一九年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在某程度上說,這屬於數字遊戲。中國就算在經濟總量上蓋過了美國,論經濟、政治、軍事、科研、教育等各方面實力,中國仍然落後很多。計算到人均產值,美國人更比中國人富十倍。中國仍有數以億計貧困人口。

儘管這樣,中國先富起來的人口,即沿海第一二線城市人口,也數以億計,規模及得上日本,幾年後也會趕上歐美。文章作者因而提到,一位巴西高級外交官員坦率對他說,遙遠的中國對巴西現在比美國更重要。巴西新任總統迪爾瑪•羅塞夫(Dilma Rousseff)首次對外訪問因而不去華盛頓,而去北京。

前新加坡外交部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說得更形象化:亞洲人「知道一千年後中國仍然會在亞洲,但我們不知道美國一百年後是否還在那兒」。

中國的高速發展會不會遇上危機?誰都不排除這個可能。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對中國經濟會崩潰的警告歷年都有,但都落空了,而這些警告往往是很熟悉中國情況的人發出的。

所以,《金融時報》文章的作者說得對:中國是個奇怪的超級大國。

如果說「香港是本難讀得明白的書」,中國這本書就更難了,而且大本得多。

**
參考: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8998
http://www.telegraph.co.uk/finance/china-business/7956963/UK-hi-fi-specialist-Audio-Partnership-piggybacks-China-tech-revolution.html

2 則留言:

  1. 請容許我在自己博客裡轉載分享,謝謝。

    回覆刪除
  2. 難得有知音,隨便「攞去使」喇!

    回覆刪除